以好家风熏染干部好作风
唐代诗人罗隐在《夏州胡常侍》一诗中有言:“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意思是说,为官者当献身国事,不要去为子孙谋家财。
焦裕禄堪称为官者的典范。他身居县委书记要职,大女儿焦守凤中学毕业后想进一个好单位,希望父亲利用职权找找门路。焦裕禄毅然拒绝,教育她:“你跟群众比一比,看是不是大家都能随便到一个好单位?你不能因为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就高人一等,你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后来,焦守凤通过招工去了供销社副食品加工厂,在那里卖咸菜、酱油。焦裕禄对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其实就是艰苦奋斗、不谋私利的家风,值得我们学习。
家风为何物?家风,在词典中解释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在日常生活中积淀形成的风范。“明礼诚信”“互谦互爱”“自立自强”“吃亏是福”等等,这些中华民族传承千百年的信条,都是良好家风的体现。
众所周知,普通家庭倘若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庭成员往往很难形成遵守社会既定规则的自觉,子女很容易招惹祸端。家风连着作风,家风体现官风。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更不可简单地归为个人小事、家庭私事。
本来,老百姓眼中,领导干部手握公权,无论是工作或是生活中,都存在权力的“边际影响力”。一旦领导干部的亲属没有家教的自觉意识,家教不正、家风不纯,其配偶子女也容易在权力的自我膨胀下,假借权势为所欲为,势必让家风愈来愈坏,腐败愈演愈烈。受不良家风的侵蚀,“家庭群腐”现象也日益增多。诸如已经落马的“贪腐父子兵”“腐败兄弟连”“贪内助”等等,基本查一个带出一片、端一个牵出一窝,让人触目惊心。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建设,要从子女抓起;家风培育,要坚守传承。党员干部既是“家之主人”,也是“国之栋梁”,更需要在家庭建设上作出表率,带头培育好家风。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把良好的家风一项一项承载于具体的为人处事中,一点一滴渗透到干事创业中,从思想到行动、从为人到处事,带头守纪、模范遵规,让好家风成为“硬约束”。
家风反映作风,作风影响家风,好的家风能敦促干部养成清正廉洁的好作风。领导干部涵养 好家风,更为重要的是,要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管好身边人,管住手中权,不为私利用权,不被私情左右,以好家风滋养好作风,以好作风带动好党风,守好干部廉洁防线,为家庭幸福圆梦,为国家发展筑梦。
好家风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形成,既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对家风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也要代代言传身教,人人以身作则,形成自觉崇尚礼节、道义、责任、诚信、勤劳等基本品格,继承发扬好这份“传家宝”,让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激发“家和万事兴”的无穷活力,增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源源动力。
官字俩个口,从古至今,如何管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