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道
成功之道 成功之道,名家各有看法。我赞同的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所谓天资,是指人所具有的生理优势,因属父母所赐,所以叫天资或天赋。美貌、金嗓、聪明等各是天资的一种。人,各具天资,若所从事的职业与天资暗合,此人基本成功五成;若选择不擅长的事情去做,往往心力不济,无能为力。俗话讲“啥虫专拱啥木头”。不少人天份很高,却终身不得成就,原因是不够勤奋。就学习而言,聪明人善于学习。大凡善学者,兴趣、悟性、记忆等超人一筹。尤其是学习方法,必有独到之处。好的方法对知识吸收率很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理解和吸收的知识量很大。基于这样的道理,肯用功学习的聪明人,肯定博学多才,建树高远,日后必将成为令人敬仰的大家。不肯苦学的聪明人,即使天资再好,也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有很多不太聪慧之人,事业也能达到辉煌的高度,原因是比聪明人使用了更多的时间,也就是常说的勤能补拙。笨而不学的人,必定无功而无为。所以,无论愚者还是智者,勤奋是通向成功的共同阶梯。很多成功决定于机遇。我曾很长时间困惑于对“机遇”的理解,后来从哲学角度豁然开朗。原来,机遇是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的高度契合,当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相一致时,我们说真“幸运”;当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相反时,我们说真“倒霉”。看来,“幸运”和“倒霉”虽然词义相反,但本质相同,只不过是机遇的正负而已。譬如,我想上大学,小平正好给了我机遇,所以我是幸运儿。而文革中的年轻人只好捶胸顿足,恼恨自己生不逢时了。我们虽然难于把控机遇中的客观条件,但我们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不管有没有机遇,我们都要坚持学习。我们宁可因缺少机遇被埋没,但决不因缺少梦想不作为。做学习型员工,好好地充实自己,耐心迎接机遇的光顾。机遇有时也可以创造。在社会领域内,自己和他人互为主、客观,你在等待别人给予的同时,别人同样也在等待你的给予。伯乐和千里马之间存在着辨证关系。你是人才,就好好的施展,领导也在向人才大声呼喊。季老说,天资属天赐,机遇不期而遇,只有勤奋可以自我把持。事实确实如此,成功三要素中,勤奋始终贯穿于二者之间,是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法宝。确实是成功之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