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流鱼”现象小考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1222955119e66453c6f72018年7月9日,河南武陟县大丰镇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赶到黄河滩,观看或参与一年一度的黄河流鱼捕捞。黄河流鱼现象存在已久。黄河流鱼一般是指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前后,荆花盛开、黄河汛期到来形成较大洪水时出现。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1224694950096f1138b67月9日,河南武陟县大丰镇。农民乘摩托艇在黄河河面上搜寻流鱼。今年黄河小浪底调沙从7月3号开始。
查文献资料,黄河在壶口以上河段和郑州以下河段鲜有流鱼记载。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12363371792e075ce288武陟大丰镇农民在黄河用粘网捕鱼。
关于黄河流鱼的起因有两种说法:一是呛鱼说。一是相克说。呛鱼说是指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处于雨季,黄河水量丰沛,容易形成洪水。黄河洪水携带大量泥沙下泄使鱼类不能适应高浓度泥沙水而被呛晕。这些失去自主能力鱼顺河漂流,形成黄河流鱼。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1236754881591aa3ffa8严阵以待。
相克说是指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左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普遍生长的牡荆(也叫荆条)花盛开,鱼类对荆花过敏。当荆花的花粉、花瓣落到黄河中的时候这些鱼便纷纷中招,昏死过去。这就是传说的“鲤鱼犯荆花”。黄河出现流鱼现象的起因比较可信的应该是第一种说法。即突然而至的含沙量大的洪水改变了鱼的生存环境,被呛晕的鱼漂浮在水面顺流而下,从而出现了流鱼现象。之所以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前后为流鱼,主要是因为这是主汛期,上游降水量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洪水能够形成和达到呛晕鱼的浓度。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利工程竣工以后,经过这两个水利工程的连续调控,洪水进入库区经过沉淀后变清,丧失了呛晕鱼的条件,历史上出现的流鱼现象本可以结束。但水利枢纽也要防汛,也要放水腾库容;也要通过调水调沙来清除沉淀在库区的泥沙。这是两大水利枢纽防汛和保证水库正常、安全运转的重要手段。所以每年的六、七月间,这两大水利工程都要放水腾库容,进行调水调沙。这样就人为地又造成了流鱼条件。并且以前没有修建水利工程的只有大的洪水来临时才会出现的流鱼现象变成了只要调水调沙就会每年出现的情况了。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1237037802f4a5c03d60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流鱼期间人们来到黄河边,捕鱼不是主要目的,休闲玩耍成为主题。
相克说,即“鲤鱼犯荆花”不能成立的理由是现实生活中荆花盛开时没有看到水库或池塘有鱼中毒现象。也没有见到有人用荆花钓鱼的。至于鲤鱼与荆花合用会产生类似于**的东西更是没有经过科学实验证明。既然在洪水大、黄河泥沙含量大时会出现流鱼现象,为什么在黄河壶口以上、郑州以下鲜有流鱼的记载呢?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12374139621b117481b7小有收获。黄河流鱼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流。最多是在洪水刚下来的一两个小时。
在郑州以下鲜有流鱼记载是因为黄河水经小浪底调沙形成洪水下泄后,进入平原地区,水流变慢、水面变宽、泥沙逐渐沉淀,泥沙浓度变低,冲下的鱼恢复了自主能力,流鱼现象自动消失。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123775490080de49456c黄河流鱼捕捞手段很多。有用抄网的,有用鱼网的,还有用摩托艇、橡皮艇的。图为收工的橡皮艇。
在壶口以上河段鲜有流鱼记载是因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虽然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但黄河水吸纳泥沙有一个由淡变浓的过程,洪水的强度也得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浓度的泥沙水,没有一定强度的洪水,流鱼就不会产生。况且晋陕峡谷山高谷深,村庄稀少,有流鱼现象也很少见诸于报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有了闲情逸致来欣赏流鱼过程。每年七月份黄河调水调沙出现的流鱼现象成也一道风景线。
每年七月份黄河调水调沙出现的流鱼现象成也一道风景线。
jiaozuo期盼 发表于 2018-8-5 15:37
每年七月份黄河调水调沙出现的流鱼现象成也一道风景线。
感谢您的光临。 每年都 来这找流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