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中小学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智库
近日,由全国妇联与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五年规划》)引起全社会范围内的关注,《五年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从习近平主席2015年2月春节团拜会上作“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到2015年10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再到现在的九部门联合印发《五年规划》,时隔不到两年,家庭教育已经从中央号召走向了行动落实,这意味着中国的教育已经完成了从单一关注学校教育向关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力的转轨,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重视。这是中国教育真正回“家”的开始。中国家庭教育的春天到了。家庭教育凸显根基性《五年规划》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和根本,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进一步突出家庭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全过程,形成以家庭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内容体系和服务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到课题研究、指导服务、亲子活动等家庭教育各个环节。《指导意见》也明确表示,要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品格教育和影响,以做人教育为重,立德树人自然就成为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家长的自我修行,就是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好父母,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工作的推进最终指向于家庭成员的素养提升,这也是和谐社会创建的基石。因此,家庭教育质量与水平关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创建大业,是整个民族的立德根基。家庭教育立法之箭已在弦上如何让中国的家庭教育真正落地?最让大家期待的当是家庭教育立法工作,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家庭教育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据了解,早在2003年,台湾地区就颁布实施了《家庭教育法》,对立法宗旨、相关概念、主管机关、政府职能等方面做了明确阐述和规定,使家庭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家庭教育立法对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我国也在国家政策、部分法律法规中对家庭教育工作作出了一些相关的规定,但是就目前来看,这些规定还处于一种零散化状态,没有专门性、主干性法律法规作支撑,其针对性、可操作性非常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家庭教育某些方面的工作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全国层面,由全国妇联、教育部协同有关部门全面启动家庭教育法的研究工作,形成立法草案,推动立法进程”“制定完善家庭教育政策措施。将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国家和地方‘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部门相关专项规划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在教育部《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即“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这便意味着我国家庭教育立法工作之箭已上弦,静等发射。多方联动势在必行立法工作提上日程,下一步如何将家庭教育落地?对此,《五年规划》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五年规划》指出,“要推动各级政府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促进家庭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切实为家庭提供普惠性、常态化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妇联、教育部门共同牵头,文明办、民政、文化、卫生计生、新闻出版广电、科协、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规划实施领导协调机制,做到定期沟通工作,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联合开展督导调研。”、“培育专业化的指导服务机构。加大推进政府购买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力度,积极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多部门联动,已经成为形势所需。《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配合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在队伍、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协助,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机构的联合互动,九个部门联合印发《五年规划》便是最好的见证。家庭教育是起始教育,更是终生教育,她的建成,需要政府部门的牵引,也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聚力支撑,更需要有专家的引领。家庭教育专家队伍进驻学校,打破了原来依靠临时组合的散兵游勇式家长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大大提升了学校推进家长教育的水平和公信力。专业队伍在实施家长教育、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从事家校合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普通教师也起到了引领、培训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了家长教育师资队伍水平。社会机构的加入,则充分发挥了其在家长教育课程、家长教育组织及相关资源整合等方面优势和宝贵经验,为学校家校合育工作顺利推进打开了思路和路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家庭教育之路,需要披荆斩棘一路前进《五年规划》涉及到了家庭教育经费问题,这是值得欣慰的。难点是如何落实?建议在学校与社会专业机构建立政府预算制度,尝试按生均拨付家庭教育经费,或政府购买服务。家庭教育,教师队伍是关键。《五年规划》涉及到了家庭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培养问题,这是推进家庭教育的师资保障。这支队伍从哪里来,怎样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师之前参加的“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证,就培养的了一大批心理咨询方面的“二把刀”,专业性欠缺,操作起来适得其反。如何培养家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也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的关键问题。关注薄弱是重点。《五年规划》指出,“在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城市学校建校率达到90%,农村学校达到80%。”、 “在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指导鼓励相关社会组织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常态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城市社区、学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或家长学校的比率达到90%,农村社区(村)、学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或家长学校的比率达到80%。”……这些提法是以城乡条件差距为前提的,但家庭教育的“短板”在农村薄弱地区,应该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倾斜,而不是降低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等待着一一突破,去遇见家庭教育更美好的未来,迎接中国家庭教育的春天。 河南智库教育研究院是政府批准的国内以家庭教育为主的专业教育类智库机构,融合了150多位国内家庭教育方面的权威专家。其业务涵盖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幼儿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国学教育、国际教育和企业管理等,并与多个政府机构有合作。智库教育研究院相继承接了多项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科研及智库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了教育智库的作用。目前已经在国内设立了9家分院,正致力把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成果惠及全国所有家庭。河南省家庭发展研究会系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省一级社团组织,成立于2012年5月,是国内第一个以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为宗旨的省级社团组织,也是中国家庭政策的重要智库之一。河南省家庭发展研究会成立有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婚恋指导工作委员会、保健与养生工作委员会、社区服务指导中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青少年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家庭政策研究中心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