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hk 发表于 2019-4-8 14:21

世界语

         清明上坟,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个走路残疾的老同学,让我陡然想起了一幕幕往事。
         从小学一年级起,我们就是一个班的。1980年的初春季节,我们正上初二。那时我们每天早上要到学校集中跑操,然后回到教室上早读。突然有一天早上跑操时,他掉了队,落在大后边。上早读时没见他来。他堂兄比我大一岁,和我们是一个班的。听他堂兄说,他是跑操时崴了脚,走不成路了,所以在家休息。从那时起,他再也没回到学校,辍学了。
      后来传来的消息是:他并不是简单得崴了脚,而是小腿骨骼有了病变,所以不会走路了。家里带着他到处寻医问药,总是治不好。再后来又照邪症去看,巫婆神汉摆治,烧香磕头,也全无效。他才出事不久,我和几个同学与他堂兄一起曾去他家看过他。他躺在床上,枕头边放着我们正学习的课本。他并没显出很失望的神情,还在理所当然地幻想着,要不了多久就会回到我们中间。
         和我一样的年龄,还不满十四岁,多么令人叹惋。总不能老躺家里,隔些时他坐着小推车,家人推着他出来走走。再后来,家里给他买了个双拐,他拄着锻炼走路。慢慢地能拄着双拐走路了,他一脸的开心自豪:终于能自理了!
         1984年暑假,我从新乡回到家里。突然有一天他来找我了。这时他已扔掉了双拐,会自己走路了,只不过走起来一拐一拐的。他告诉我他正参加中华函授大学的世界语学习。我对世界语一无所知,一脸茫然。他兴致勃勃地跟我说,世界语是犹太人柴门霍夫1887年发明创造的,简单易学,适合于各个国家的人学,以后会在全世界普及,他是先走了一步。并给我介绍说,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两个小时就学会世界语了。我听了只是感到很神奇,但始终没有去接触世界语。不可否认,世界语在当时曾风靡了一阵,但随后就基本销声匿迹了。
      之后他还托我在新乡给他买了几本书。1986年我毕业回来教学,他已经蹬着三轮车开始收破烂了。这时他的堂兄还在补习。他和堂兄住在一个四合院里。当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安有小喇叭,县里的广播站每天分几次对全县广播,也播新闻,也放歌曲等文艺节目。他堂兄那时正进入了第四年的高考补习,压力很大,经常失眠,对小喇叭十分反感,把附近好多家的小喇叭线都扯了。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考入省内一所本科院校。
         后来他收破烂又换了个二手小奔马,跑的地方也远了。有一次在焦作,他收到了宝贝。有一个老中医去世了,留下了一大堆旧书,家人嫌占地方,当破烂卖了。其中有一套清朝时的古医书,价值很大。他高兴极了,回来后到处说。
          我应该有十来年没见过他了吧!问起他世界语忘了没有。他咧着嘴笑了,说:早丢爪哇国了!其实这并不可笑。世界语三十五年前曾承载着一个十八岁的残疾人青春的梦幻!尽管时过境迁,韶华不再,但那种美好的回忆是局外人体会不到的!
          谨以这篇小文献给我这位半路掉队的老同学!

JZZJFY 发表于 2019-4-8 22:27

真正是不忘初心,三十多年过去了,还惦念着曾经的发小同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