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宝贝”亮相进博会!《孔雀开屏》吸引全球目光
11月5日在上海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和首届进博会相比,增加了非遗展示区,记者从焦作金谷轩绞胎瓷艺术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的50多件绞胎瓷作品亮相进博会,其中标价188万元的《孔雀开屏》作品引起关注。该公司艺术总监、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向记者介绍了绞胎瓷进驻进博会的过程。今年9月份,他们受省政府、商务厅的邀请,参加进博会非遗展河南展区,省政府、商务厅的推荐理由为:绞胎瓷神奇、独特,源于焦作,绞胎瓷是编织出来的瓷器,花纹表里如一,是世界上唯一运用胎变纹饰对瓷器进行装饰,从而体现其艺术价值的陶瓷。能到进博会展示作品,夫妻俩非常激动,他们所带的多件大件作品,都是压箱底的绞胎瓷珍品。
绞胎瓷被因表里如一,被称为“君子瓷”,亦称“绞泥”“搅胎瓷” “透花瓷”。所谓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绞胎陶瓷每一件产品都有其不同的纹理特色,其纹理结构只有相似,没有相同,它以独特的纹理结构和色彩变化在陶瓷产品中独树一帜,成为诸瓷之中的佼佼者,堪称制瓷精品。柴战柱介绍,复杂的制作工艺和超长的制作周期,决定了绞胎瓷的高定价。
就拿《孔雀开屏》来说,上面有千余片“鸟羽”,是纯手工、一层层胎体绞揉“拼”成的。柴战柱特为这一作品编了顺口溜:黑泥白泥两相依,织成羽毛翩翩飞。投身窑火炼成器,宋代御用藏朱门。
绞胎瓷已成为焦作响亮的文化名片,在我省很多外事活动中,绞胎瓷成为颇受欢迎的伴手礼。为让绞胎瓷尽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柴战柱不仅有“高大上”的珍品,他还开发出绞胎瓷手串、项链等制作工艺偏易的小件绞胎瓷制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飞入千家万户,提高了绞胎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焦作名片 多弄点188万的瓶子,这样焦作的鸡滴屁马上就升起来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