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飞刀 发表于 2020-4-28 09:55

传承野王紵器技艺,保护黄河大漆文化!

传承野王紵器技艺,保护黄河大漆文化传承野王紵器技艺,保护黄河大漆文化——两代传承人与野王紵器的千年之约“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黄河流域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弘扬黄河流域的文化脉络,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野王紵器制作技艺传承人靳丽萍,陈俐宇为省市领导讲解野王紵器遵循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4月23日,河南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伟,省政协秘书长王树山,焦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委员会主任王小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娅辉在河南省武陟县嘉应观景区管理局书记翟嵩峰的陪同下,莅临黄河流域(野王紵器)漆文化研究中心调研。省政协刘伟主席询问了现阶段野王紵器的发展情况,指出要结合生活做设计,融入生活,面向大众。焦作市市委王小平书记强调“‘野王紵器’是中国国宝。这次疫情对文化旅游产业造成很大影响。你们一定要克服困难,坚守下去,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省市领导观赏野王紵器文创产品嘉应观景区管理局书记翟嵩峰为省市领导介绍大漆髹饰后的泥埙“野王紵器”始见于西汉桓宽的《盐铁论》:“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中者野王紵器,金错蜀杯,夫一文杯得铜杯十,贾贱而用不殊。”野王,就是今天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阳市。西汉时期,朝廷在河南地区,针对手工行业的生产设立了官营和私营两种经营方式,官营又分别设立了铁官、工官、服官三类管理机构。而“野王紵器”即为河内工官主管的主要手工业产品。由此可见,“野王紵器”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而且在当时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20年为野王紵器入典2100周年挖掘野王紵器的历史,揭示了黄河流域大漆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根脉所在;但恢复“野王紵器”髹饰技艺,使“野王紵器”重现昔日辉煌,则是传承人的历史使命。野王紵器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陈来华、靳丽萍,响应党的“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发展战略”号召,经过数年时间查阅史料、四处走访、挖掘研究,终于将野王紵器制作技艺恢复成功,并完美展现在世人面前。“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传承人与野王紵器的千年之约。野王紵器六子奁盒其中,2017年,野王紵器的代表作《野王紵器六子奁盒》在文化和旅游部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非遗进清华”研修成果展上亮相,并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2019年,野王紵器又跟随“中国中原文化欧洲行”,沿着“一带一路”的足迹,把“野王紵器”带向了欧洲,走向了世界。同年,野王紵器被评为河南省十大品牌之一。陈来华、靳丽萍用实际成绩来践行“保护黄河文化精神”。野王紵器六子奁盒收藏证书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更是作为传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更好的延续历史文脉,传承野王紵器,陈来华、靳丽萍夫妇践行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在“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方面,不但自己鞠躬尽瘁,身体力行,而且对第五代传承人的规划方面,做了全面的、有预见的“顶层设计”,要求三位子女分别学习艺术管理、产品设计和工艺制作。可以说,为了野王紵器的复兴,押上了两代人的未来。传承人陈来华为庆祝野王紵器入典2100纪年有感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传承人谨遵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响应挖掘黄河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要求,两代人一起为承续野王紵器薪火相传,实现黄河流域大漆文化的文艺复兴而努力。有意收藏者可联系小编或者点阅读原文进行购买
欢迎预约参观联系电话:15105955015地址:河南省沁阳市呼庄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承野王紵器技艺,保护黄河大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