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yang58 发表于 2022-3-3 11:02

春雷乍响,万物复苏,愿你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惊蛰今年是3月5日,农历辛丑年二月初三,惊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二月节,古称“启蛰”,
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
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惊蛰的意思就是,春雷惊醒了蛰眠的动物。
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三候」
古人分惊蛰为三侯:
一候桃始华。桃花感受到春的气息,开始开放。

二候仓庚鸣;
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发出愉快的鸣叫声。

三候鹰化为鸠。
斑鸠、燕子等鸟类现身林间。


「惊蛰特征」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
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

进入春耕农忙时期
有谚语云: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重视惊蛰节气,
他们将此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到了惊蛰,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
正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惊蛰习俗」
惊蛰吃梨
在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传统。关于吃梨,各地说法不一。苏北及山西一带流传“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关于惊蛰吃梨,祁县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
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打小人,驱霉气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惊蛰寄语」
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惊蛰一声雷,万物复苏。

种子破土而出,伴随着希望。
春光灿烂、百鸟归来

窗外桃枝上一粒花蕾轻轻绽开那是春天,
万物苏醒的声音……


来源:诗词世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雷乍响,万物复苏,愿你不负春光,不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