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标题:
采访焦作市中站区第一个党支部——寺后村党支部会议遗址!【8285字】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李飞刀
时间:
2021-4-10 19:08
标题:
采访焦作市中站区第一个党支部——寺后村党支部会议遗址!【8285字】
采访焦作市中站区第一个党支部——寺后村党支部会议遗址!【8285字】
2021.4.9 文字:小李飞刀 拍摄:美杏传媒
2021.4.9下午,飞刀网媒、美杏传媒、焦作热心探寻抗战遗址及老兵的许玉莲、寺后村党支部党员卢守魁的孙子卢成业一行四人驱车来到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办事处寺后村,探访中站区第一个党支部——寺后村党支部会议遗址!
49岁的卢成业今年清明节给爷爷上坟的时候有个心愿,想找回爷爷真正的身份——一名共产党员,而且还是中站区第一个党支部的共产党员,过去,因为派系斗争,早早就入党参加革命的爷爷却被定性为反革命、土匪,死在日寇手里的爷爷怎么会是反革命,多次参加党支部会议并在一次去攻击王封矿日寇据点时不幸遇难的爷爷,多年来连个名份都没有。他希望媒体、中站区政府、党史研究部门来寺后村调查,以还爷爷个清白,让他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焦作市中站区第一个党支部——寺后村党支部支部委员卢守魁居室遗址】
小卢介绍到:卢守强是寺后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我爷爷卢守魁是党支部委员、一名共产党员,其他党员有卢守道、卢立喜、卢守业、张玉华,郭登是支部委员。寺后村建在焦作北山的一个山坡上,北高南低,村民居住的大多是窑洞或石头砌成的石屋,这些石屋年代久远,古朴厚重,错落有致,层层叠叠,鱗次栉比,依山林立,布局井然有序。青石板路蜿蜒伸展,加上周围树木森森,呈现出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闲适景象。脚底下踩的路面可能就是隐藏着的石屋的房顶,许多石屋因为没有人居住,颓败荒废,杂草丛生,令人惋惜。我们经过一户人家,一名九旬老翁身着睡衣执杖蹲坐小院门口的小板凳上晒太阳, 小卢介绍说这是寺后村党支部委员卢守道的儿子。我们沿着蜿蜒小道继续前行,来到一处荒草掩埋、仅留一小洞口的地方,小卢指着这个地方说:这就是我爷爷卢守魁当年的住处,如今有的地方都已经坍塌了。
这时候,恰逢当地一位老人走了过来打招呼,看上去身板壮硕的老者得知我们在寺后村采风,就义务充当导游和讲解员。这名热心的老者叫卢随国,今年76岁,他说:我们脚下这一片当初居住着小卢的大爷、三爷,小卢的爷爷排行老四,三条洞相互连着,这里过去还有个炮楼,是当年寺后村四大炮楼之一,早就被拆除了。
随后,我们走到窑洞下面,参观卢守魁的旧居,从下往上看,可以看到窑洞和窑洞前的石屋,石屋保存完好,但窑洞因坍塌被黄土、石块、荒草堵住洞门,仅留上方一米见方的洞口可以进出。这就是共产党员卢守魁居住过的地方,牺牲后连尸骨都找不到,令人唏嘘。
【烽火硝烟的1939中日焦作战场——南寺岭战场,寺后村党支部冒着炮火支援前线】
许玉莲介绍到:1939年,为了消灭侵略者,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成立统一抗日民主战线。当时,八路军129师也活动在豫西北地区与日寇作战。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对敌,他们互称友军。中国军队与山区人民并肩战斗,浴血奋战,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当时寺后村早有了党组织,大力支持来到太行山区的抗日爱国部队。
1939年7月1日凌晨,千余名日军借助坦克、大炮、轻重机枪等发动袭击。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地处太行山区海拔470米的寺后村南一个叫南寺岭的山坡上打响。中国国民革命军第40军106师635团与日军展开血战。
这里介绍一下这支部队的由来:1939年初,庞炳勋派马法五带李振清旅越过黄泛区,向豫东的睢阳、太康一带出击,并先后在大于集和常营与日军作战,阻止日军南下中原。经过数次作战,杀伤了部分日军,并缴获大批战利品,受到国民党政府通令嘉奖。3月,庞炳勋部奉调华北敌后战场,名为抗日,实为与八路军争夺地盘。蒋介石为了加强庞炳勋的实力,将一○六师归属四十军。这样庞炳勋的四十军结束了长期以来只辖一个师的历史。庞炳勋率领四十军军部及两个师从漯河出发,经洛阳以西的渑池县境北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经过垣曲、阳城到达晋城一带。5月,日军从太原分路南下,其中一路攻陷长治逼近晋城,庞炳勋部进行了抵抗,但没能阻止日军的进攻,晋城失守。随后,庞炳勋率部在晋城以南,晋(城)博(爱)公路线上的常平附近,与沿晋博公路北上的日军发生战斗。当时庞炳勋的部队还没有换装,仍然穿着棉衣,又适逢下雨,棉衣被雨水打湿,且又系山地作战,部队行动不便,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出战斗,转移到陵川一带。日军撤退以后又回到晋城驻防。9月,庞炳勋升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年冬,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庞炳勋部也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进攻,与八路军三四四旅和山西决死三纵队发生过一些战斗。
我们再回顾一下历史,看一下日军沦陷焦作的时间线:据国民政府1938年的《新乡日志》、日军大本营在1938年出版《对华作战计划表》等资料现实,在1938年的2月4日,日本第14师团,第16师团的两个大队,在重火力跟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两路进攻豫北,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2月17日,新乡宣布失守仅仅一天过后,也就是1938年的2月18日,日军攻陷修武,焦作门户大开,国民党的新八师放弃抵抗,炸毁黄河铁路桥后仓皇南逃,2月19日,焦作沦陷,2月20日至3月5日,博爱、沁阳、武陟、孟县、温县相继沦陷,国民党第四专署及各县党政要员纷纷南渡、西逃,焦作地区广大平原地带全部沦陷。在焦作沦陷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焦作进行血腥的法西斯统治,制造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惨案。
国民革命军40军106师,以丹河以东为界,阻击鬼子进犯我晋冀豫革命根据地,堵截鬼子的14师团、16师团大队侵略我太行山区,保护太行山区人民生命安全。1939年7月1日,血战一天一夜,因战斗太激烈,炮火在阵地倾泻,压得我党组织的支前村民根本上不去。我方指挥派人送信,不要上去白白送死。就是我们战场上所有将士和鬼子拼到底。
寺后村党支部书记卢守强和卢立喜、卢守道三人扛着几箱弹药冒着生命危险才把弹药运上阵地,放在重机枪手旁边。这时重机枪手已负重伤,仍坚持战斗,他连连摆手,示意三个运弹药的赶紧推下来,怕伤着他们。我党组织的支前队,抬担架、送水送饭、运弹药分队,被火力压在村头根本上不去,他们都是手无寸铁的村民,如果冒着猛烈炮火上去,等于白白牺牲,指挥官坚决不让,怕伤着亲人们。
寺后村虽然早成立了党的支部,但没有配备任何武器,还正是开展工作时期,当时寺后村党支部8个人,其中还有一个女党员叫张玉华,党支部组织担架队运送弹药、送饭送水,不适合直接参战。由于炮火猛烈,年老体弱的人撤向后山,英烈们为了保护党支部拒绝他们,为了不让白白送死,支部书记卢守强亲眼所见英烈惨死,坚决要求参战,后来我党派他到此部队,他为英烈报仇雪恨,仅在王封矿一次战斗中,他一人用刀砍死8个鬼子。
战斗结束后,太行山又恢复了昔日平静,可静的让村民们感到毛骨悚然,他们再也坐不住了,乡亲们的心悬了起来,等了两天仍不见一人回来,加上栗井村、寺后村上战场的也没回来,亲人们生死未卜。为了保护咱山区百姓,两天不见人,咱可不能坐视再等下去。村民们在卢守强带领下,决定上战场一看究竟。他们结伴上了阵地,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发黑的英烈遗体,到处都是大血坑,带血的肢体挂在树梢上、荆棘上,军装碎片上带着血肉到处都是,惨不忍睹!
【回顾焦作党史,不能漏了革命前辈、真正的英雄!】
许玉莲继续讲到:卢守魁牺牲后,丢下年仅30多岁的妻子、3岁的儿子、8个月的女儿,革命先烈卢守魁为了抵抗日寇侵略,为了保卫焦作的煤矿、支持中国军队抗战,舍生忘死,最后下山袭击日寇据点时,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一定要把卢守魁的丰功伟绩挖掘出来,弘扬他的革命精神,以告慰烈士英灵,安抚烈士英魂!
卢随国说到:当时,共产党处于劣势,特殊背景下,为了保护新生力量,共产党员要求保密自己的身份,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家人们都不知道。要求上不告父母、中不告配偶,下不告子女。所以,中国才有那么多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当了无名英雄。1928年,中站煤矿成立党支部,1930年,寺后村成立党支部,寺后村党支部是焦作市四大党支部之一(鹿村、定和、寺后村、焦作),是中站区第一个党支部。
飞刀查询了相关资料:
1925年7月下旬经上级批准,焦作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焦作支部干事会成立,罗思危任书记,刘昌炎、王则鸣、杨天然为委员。
1928年9月,温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冉继云庄支部成立。由冉继广任书记,辖2个党小组、13名党员。
1929年,博爱第一个党支部——鹿村党支部成立。1929年3月,郭凤锵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受中共北平市委指示,回博爱开展工作。10月,先后发展郭守业、郭守喜等7人入党,并在村内郭姓祠堂建立了中共博爱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鹿村党支部委员会。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抗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不久,中共河南省工委负责人刘子久同志再次来到焦作。指示地下党员中福公司工程师程明升尽快恢复和发展地下组织,组织敌后政权,准备开展抗日活动。程明升通过扶轮小学校长韩轶吾,先后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老党员崔永久、张方来等同志接上关系,农村一些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基层党支部也同时接上了关系,并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工作很快打开局面。程明升写信给刘子久暗示说:“生意很兴盛,如雨后春笋,但缺乏资本,请速来投资。”要求加强领导,增派干部,发展大好形势。
9月初,中共中央北方局将“河南工委”正式改为中共河南省委。省委接到程明升信后,派张萃中等人到焦作。9月中旬在程明升家里重新组建了“中共豫北工作委员会”(简称“豫北工委”)。张萃中任书记,刘聚奎任组织委员,程明升任宣传委员。辖新乡、辉县、获嘉、修武、武陟、博爱、沁阳、济源等县的党组织。当时,省委给“豫北工委”的任务是恢复和建立豫北各地的党组织,积蓄武装力量,准备抗战。“豫北工委”根据省委的指示进行了分工:张萃中负责新乡、辉县、获嘉;程明升负责修武、武陟;刘聚奎负责博爱、沁阳、济源。
9月,为适应抗日形势的发展,中共修武县委由焦作迁驻北山区黑岩村。
9月9日,沁阳、济源、温县、博爱中心县委成立,书记王毅之、组织委员杨伯笙、宣传委员刘聚奎。
10月中旬,河南省委决定将“豫北工委”改为“豫北特别委员会”(简称“豫北特委”),并派王新波任“豫北特委”武装部长。同月张萃中、王新波在扶轮小学宣布成立了“中共焦作地方工作委员会”(简称“焦作工委”)。张方来任书记,王方林任组织部长,杨乃峰任宣传部长。辖修武、武陟、博爱3县党组织。
小卢说:我爷爷失踪不见下落后,奶奶找了一辈子我爷爷,但一直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我爷爷如果能活到今天,该有110岁了。
卢随国说:为什么寺后村党支部一直没被发现,因为宗族因素太严重,把过去的革命烈士都埋没了。
【焦作市中站区第一个党支部——寺后村党支部会议遗址】
我们来到卢立喜儿子的家里,这里当时是寺后村党支部经常开会商讨如何和鬼子做斗争的地方,也是寺后村党支部会议遗址。在后院一排窑洞,洞洞相连,十分隐蔽,后面都是耕地,一侧还有小路,方便聚会和逃跑。虽然墙皮脱落,但窑洞历经百年,依然十分坚固。
许玉莲介绍说:就是在这个窑洞——寺后村卢立喜的家里,中国共产党一名姓苏的代表(特派员)前来主持,成立了寺后村党支部。
卢立喜的儿子——79岁的卢成福讲述到:我的父亲卢立喜是寺后村党支部成员之一,当时负责放哨、送信,党支部在我家开会,我父亲就放哨。国共合作期间,日寇经常来我们村,但他们不扰乱,光宣传大东亚共和,给村民们发糖,实际目的是摸地形。一次鬼子又进村了,问一个村民知道卢守强吗?警觉的村民立即回答:我们村没有卢守强。过了一阵,鬼子又来了,这次是和我的姑父——鹿村的老郭一起来的,老郭是个“卖菜精”,卖的菜又多又快。老郭给我爷爷和父亲说鬼子想打听卢守强,我爷爷说:可不敢,咱可不敢干这事。老郭说:你放心,这事不会牵连到你。但我爷爷依然坚决反对。
其实早在1928年,在我家就准备成立党支部,当时候只是点了点,但最终没有成立。1930年11月,寺后村党支部成立,成员有卢守强、卢守魁、卢守道等8人,其中包括灵岩寺的俩和尚。最后,寺后村党支部成立的消息传到日寇耳朵里,日寇把灵岩寺焚毁泄愤。寺后村党支部当时想把两股土匪靳上松、靳上印收编然后打鬼子。前些年我在养老院住过一段时间,遇见了同样在养老院居住的东冯封村的杨尚怀,他是卢守强的外甥,我听他讲述了许多寺后村党支部的故事。他患有哮喘。他说他13岁就参加了抗日,说寺后村有两派,一派靳上松,一排卢守强。
卢成福继续讲到:卢守强劝靳上松打鬼子,靳上松不去,靳上松让靳上印去打,靳上印说那可以,但卢守强得出人。卢守强说我出三四人,最后卢守强、我父亲卢立喜、卢守魁等人去袭击日寇据点,抢了两挺德国造机枪,三四个三八大盖,在回村的路上,卢守魁只身一人又悄悄返回,想带回来点食品,然后就一去不回头不见踪影了。卢守强最后将武器交给苏蔺村的接头人——我的姑父,我姑父转交给共产党的部队。寺后村党支部袭击日寇据点后,日寇就展开疯狂报复。东王封和西王封之间有民房,鬼子在民房上支起炮架向寺后村频频开炮,村中大槐树中了一炮,卢守道家中也挨了一炮,还有几个窑洞也被炸三四炮。卢守强还和国民党40军军长庞炳勋结合联合抗日。1958年后开始,我们家开始受气,我们是来自嘉禾屯的卢姓,有的领导是外来的卢姓,坏的很。
卢随国插话说:当时的有的领导破坏军婚,把现役军人的老婆都抢走了。我父亲逮住了送到清化公安局,他通过亲戚的特权半天后就放出来,然后他疯狂地打击报复我们,我们村80%人受到过迫害,他压制着我们,无法当兵,娶媳妇都娶不上。宗族势力太强大。还把有的党员打成反革命。
卢成福说:文革前,我父亲还交代说,可不敢把国民革命军5个排100多官兵住进我们家3个窑洞打地铺的事情说出来,否则我们都活不成了。当年我们家用磨盘磨粮食给官兵们做饭。寺后村党支部开会还请过庞炳勋的儿子庞庆振参会。
飞刀百度搜索查询了庞炳勋儿子的一些资料:1943年在中条山战役中,庞炳勋的部队受到几倍日军的围攻,手下新5军军长孙殿英叛变。在混战中,庞炳勋身边只剩下儿子庞庆振和几个卫兵,藏身在一个山洞中。结果,叛将孙殿英派人将他们擒获,交给日本人。庞炳勋父子被迫投降了日军。随后,庞炳勋又暗中接受蒋介石的指令,进行所谓的“曲线救国”。1945年8月,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庞炳勋被蒋介石委任先遣军司令,进攻解放区。结果,他的嫡系40军在华北被聂荣臻部一举歼灭。他不得不自己掏钱,将逃回来的残部又重建一个师。此后,年迈的庞炳勋宣布告老离开军队,挂了南京政府的一个闲职,住在河南开封。庞炳勋离开军队后,他的儿子庞庆振仍然在第40军,担任316团团长。庞庆振在北京上过大学,后毕业于国民党陆军大学。他年纪轻轻,但有爱国思想,想干一番事业,可是跟着父亲,被迫当了伪军,反正后又看到国民党的腐败,心中十分痛苦。父亲离职后,他率部在新乡守备机场。1948年年底,新乡处在解放军的包围之中。29岁的庞庆振更加苦闷彷徨。正在这时,他收到了父亲的结拜兄弟徐世芳(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堂弟)之女徐绪景的来信。庞庆振与徐绪景(女)在少年时就认识,十分要好。此时,徐绪景在中共太行区地委工作。在徐绪景的反复写信动员下,庞庆振终于决心率部起义。
1949年1月初,解放军十四纵队准备攻打邻近新乡的辉县,正要发起行动时,接到上级通报:敌316团团长庞庆振愿意率部起义,攻城部队立即改为接应庞部脱离敌营。1月25日,庞庆振率316团全部、318团一个营以及其他部队,一共2500余人,宣布起义,投向光明。徐绪景随同解放军首长赶去迎接。庞庆振阵前起义,震动了全国,对国民党第40军更是产生了一场地震。庞庆振起义后,改任解放军高炮18团团长。庞庆振走向了光明,但是,父亲庞炳勋却没有转过弯。在儿子起义两个月后,他带着姨太太和一双儿女去了台湾,跟了蒋介石,直至1963年去世。庞庆振后来率部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转业在辽宁省工作。1981年,62岁的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卢随国说:文革时我差点儿死去,村领导写大字报,掂枪要打我,鹿村民兵连长把枪夺了下来,我俩打了起来,我差点儿从高处跌入院里,那时我都20多岁了。
我们继续探访,路上有个小石楼,被鬼子炮弹打塌了。我们来到卢守强、卢守道的老房,在我们脚下前方,相互毗邻。卢守强的女儿外嫁江苏。走不远,有个炮楼遗址,还有伙房、弹药库。当年,担架队都在沟下等候,对面山岭发白的裸露处都是战壕。卢随国说小时候在山上拾过好多子弹壳。再往前走,还有个土炮楼。
我们来到91岁卢立珍的家,老人虽然蜷缩在床上,但双眼炯炯有神,老人讲到:卢守强拿着手枪打死过日本鬼子。
【千年古刹灵岩寺,毁于日寇战火!】
我们驱车前往位于焦作市中站区龙翔办事处刘庄南寺岭的灵岩寺,半小时后,抵达灵岩寺,如今的灵岩寺十分萧条,简陋的大门、红砖灰瓦的大殿,香火没有了往日的旺盛。想当年,灵岩寺方圆面积很大,山门离这里十几里,面积超过了月山寺,僧人数千,伙房在山的那一面,据说吃饭时在北面山坡下,几千僧人进餐,场面蔚为壮观。
灵岩寺于1997年修复了大殿,2017年12月12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给灵岩寺颁发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负责人释印生。《修复大殿碑记》上写道:此殿者佛道儒三教堂也,灵岩寺始建于周代,盛于唐、宋,鼎盛时有庙宇70多座,有三座山门,第一座山门在今中站区小尚村,第二座山门在今中站区西冯封村,第三座山门在灵岩寺前。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五,灵岩寺有庙会,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来赶集,热闹非凡。
历史上,灵岩寺屡次被毁屡次重建。最后灵岩寺仅剩下一座大殿,也未逃脱被毁的命运。
日寇获悉灵岩寺是寺后村党支部聚集开会的地方,恼羞成怒的日寇竟烧毁了大殿。从此,近半个世纪灵岩山上没有寺庙。如今的灵岩山上有一些善男信女在原址建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庙宇,他们在施工时挖出了一些遗物,有石狮、石凳、残缺的石柱以及石碑等。在一小庙的墙上嵌了一块残碑,碑文风蚀严重,隐约可辨认碑文:“灵岩寺口冯封村上代古老……唐开元中口此地”等文字,立碑时间是“大宋熙宁五年”,几月几日看不清楚。“大宋熙宁五年”是宋神宗的年号,即公元1072年。从该残碑又可得知两个信息:一是在唐开元年间就有灵岩寺了,二是在唐、宋时就有中站区的冯封村了。
博爱月山寺内有一通古碑:“明月山大明禅院记”,是月山寺开山祖师空相自觉禅师撰写的碑文,立碑时间为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十六年(1176年)。碑文中有:“东有灵岩古寺,西有丹水喧喧……”字句,这说明月山寺初建时,灵岩寺早已是“古寺”,香火旺盛。
在另一座较大的庙前立有一通残碑,可辨认的碑文有:“大清国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口(此字应该是‘县’字)河口村……有民人必有神祠,灵岩寺可宁人民,可光社稷……灵岩寺口告成矣……西冯封村……乾隆三拾玖年(1774年)口口口口初十日”等文字。碑文中还记载了当初重修灵岩寺时捐款人的名字,以及每人捐款的钱数。该残碑又提到了中站区的河口村和西冯封村两个村名。
在灵岩寺后的山坡上原有一座龙王庙,早已被毁,现在原址处又建一龙王庙。龙王庙北墙上嵌了三通石碑,碑文也已腐蚀,但从可辨认的碑文可以看出,三通石碑记载的都是重修龙王庙的有关情况。三通石碑一块是乾隆年间的,具体时间看不清楚;一块也是乾隆年的,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五月立的;第三块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立的。
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灵岩寺的传说:当年修筑灵岩寺时,先在少林寺请了一位高僧,让他勘察地势,选定寺址。高僧勘察后觉得此处风景平凡,不宜建寺,欲弃之而去。高僧下灵岩山来,无意中回头观望山顶,只见山上祥云缭绕,并觉身边仙风拂拂,遂惊喜万分,认为此处乃祥瑞之地,于是决定灵岩寺就建在此处。这个传说的可信度比较高,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本人信佛,大兴佛法,全国各地寺庙林立,灵岩寺建于此时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一站,我们去附近不远的龙王庙,当年国民革命军曾在这里居住。据说龙王庙里房檐上盘着两条龙,庙里有一口井,一次一位妇女进的庙中,见水中有一条龙,被活活吓死,实际是井水波动,房檐盘龙倒影入水中,疑似活龙活现。庙外还有一口井,井水永远采不进,因附近采矿,导致现在井水枯竭。
作者:
梁2005
时间:
2021-4-11 00:19
回顾焦作党史,不能漏了革命前辈、真正的英雄!
欢迎光临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http://0391.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