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的文明城市创建历程中,最贴近群众、工作任务最吃劲的是一线基层干部职工。
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大会上,市委书记王小平深情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创建关键时期,解放区城管局六中队中队长张少杰,把一岁三个月的儿子送回老家让父母照看,自己和队员们奋战在创建工作的最前线,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再次见面时,幼子已经认不出这位年轻的父亲。
微光成炬,烛照未来。文明城市创建的1353个日夜,解放区城管局全体人员携手并肩,汇聚力量,无数次浴火淬炼,无数次星夜兼程,提升了城市的外在容颜,也塑造了城市的精神风骨。他们被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文明城市创建,城管队员是城市形象的维护者,同时每个人也是城市的名片。他们的工作,用一句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来说明再恰当不过。
文明城市创建,我市对市容市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压力即是动力,五中队队长何鹏和队友每天起早贪黑,对重点、难点部位展开强力整治。每当遇到商贩不配合工作的,何鹏就主动上前进行解释说明。“尊重对方,我们态度好,商贩也不会恶语相向。为了城市生活更美好,大家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何鹏说。
六中队管辖的映湖路存在多个流动聚集点,队员李昂在劝导过程中,周围居民对他进行言语威胁和身体推搡,他耐心劝导,安抚群众情绪,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他说,其实每个队员都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冲锋在第一线,对不配合的商户的辱骂推搡,都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一中队队员米林主要负责解放路、学生路的管理。在工作中,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始终坚持岗位,确保空档时段管理路段的经营秩序井然有序。十一中学生晚自习要上到十点多,他就坚持到学生走完,每天总是最后一个下班。
城市秩序维护、门头招牌安装、违章建筑拆除······这些艰巨任务中,都曾留下过难以磨灭的瞬间;这些看似平凡的人,总是带给我们更多动容。
他们把兢兢业业、忠诚履职落实在秩序维护上。集中执法力量对辖区35条主次干道开展“三种经营”集中整治,并严格落实路段管理责任制,持续加强日常管理。今年以来,共清理“三种经营”15000余处,取缔违章餐饮早夜市130余家,市容环境明显改善。
他们把敢于担当、苦干实干落实在招牌整治上。对沿街两侧门店严格落实“一店一招牌”要求,共清理吊耳广告220余处、橱窗广告1860余处、灯箱广告80余处、其他非法小广告12000余处;完成了人民路、和平街、朝阳路等13条道路2575家商户门头招牌改造工作任务。
他们把勇毅笃行、迎难而上落实在违建拆除上。组织各方力量,按照“消灭存量、控制增量”的原则,采取建台帐、强沟通、细分工等方式,全面推进违建整治工作,累计拆除违建4129处、151027平方米,受到市、区领导充分肯定。
他们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落实在园林绿化上。高标准完成了13处口袋公园、5处立体绿化和16处拆墙透绿工作任务。同时,对丰收路、光明路、花园街等路段苗木进行补植补种近5000平方米,种植行道树25棵,修剪绿化带6000余平方米,树木防虫涂白6000余棵,使辖区园林绿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他们把精益求精、严格规范落实在交通秩序上。对区管道路交通标线和道沿石以上停车位进行规范,共施划标线1415平方米,施划机动车停车位744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8256个,并整治非机动车乱停放13000余辆次。
为了城市更美好,这样的一线故事,这样的城市改变还会继续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