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市民行为,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形成全市人民一致认同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约定,9月11日,新版《焦作市民文明公约》和《焦作文明十条》(以下分别简称《公约》和《十条》)正式向社会公布,这是焦作人可以参照并对标自觉遵守的最新版本的文明行为规范。
新版《公约》和《十条》公布后,在市民中引起了广泛的响应。大家一致认为,新版《公约》和《十条》对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展示焦作人民的良好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近日随机采访发现,不少市民通过本报微信公众号对新版《公约》和《十条》有所了解,几名市民还能说出新版《公约》和《十条》中的内容。
“针对我市目前普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及人们容易忽视的文明细节,新版《公约》和《十条》从小处着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市民林春成认为,“新版《公约》和《十条》虽然不长,却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市民的公共行为息息相关,方便大家记忆和传播,同时利于践行。”
市民周先生说,较原先的《十条》,新版《十条》细化、增添了许多内容,比如不劝酒、不车窗抛物,车让人、人快走,不乱堆杂物、不私搭乱建等,朴实无华,接地气,更具有时代特色,更符合市情民意。
对照新版《公约》和《十条》,记者在走访中仍发现一些不文明行为。9月13日18时,在市解放路与民主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公交站,不少市民在此等待公交车。一会儿,一辆公交车驶进站,车辆刚停稳,十几位市民一拥而上往公交车里挤,即使志愿者在一旁说着“请排队上车”也无济于事。
“人少的时候,大家会自觉排队上车,如果等候的人多了,或是看到车上乘客已经很多的时候,大家很难有秩序乘车。”这名志愿者说。
记者从市塔南路与和平街交叉口往东走,发现人行道上有不少狗屎,行人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踩雷”。由于附近是居民区,有不少市民在路边遛狗。记者注意到,仅300米的距离就有7名遛狗的市民。其中,2名市民给宠物狗佩戴了牵引绳;另外5名市民没有给宠物狗佩戴牵引绳,任其在身边跑来跑去。
“我市应大力宣传、扩大新版《公约》和《十条》的社会影响力。”市民陈先生说。他认为,现在很多社区都有文艺队伍,文艺爱好者可以创作以新版《公约》和《十条》为主题的文艺节目,采用文艺表演、诗歌朗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市营造学习、践行新版《公约》和《十条》的良好氛围。
小举动体现大文明。新版《公约》和《十条》的公布,充分体现了市民主体、市民共享的理念,只有广大市民齐心协力、身体力行,文明之花才能开遍焦作的每个角落。
来源:焦作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