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冠居家治疗用药“十问十答”

[复制链接]
查看: 9707|回复: 1
8钻石站友
10299/30000
排名
4483
昨日变化

452

主题

444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站友

Rank: 8Rank: 8

积分
10299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1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
一些居民感染新冠病毒后
可以居家治疗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为
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
如果有相关症状,可以选用一些
必要的药物来对症治疗

关于新冠居家药物治疗
大家关心的10个问题
一次为您解答

如果没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
是否需要提前预防使用一些药物?

不需要。目前没有证据支持药物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没有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我们不需要提前预防性地服用药物。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会康复得更快吗?

不会。不推荐同时服用多种治疗同一症状的药物,选择1种即可。

对于同一症状,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能加快病情好转,反而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

如果发烧了
可以选用哪些退烧药?

对于一般无基础疾病的人群,较为安全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选择其中1种即可,可参考下表信息。



*具体每次用量,请参照药品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信息、或咨询医师、药师。

其他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如白加黑、泰诺等),名字中含有“氨酚”或“酚”,即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也可以起到退烧作用。需要注意,不要叠加使用多种退烧药。

退烧药什么时候吃呢?
想退烧快一点能不能多吃几片?

体温在37.5~38.5℃之间时,优选物理降温,当体温升至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烧药。

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症状较重但体温未升至38.5℃的发热患者,如果出现精神萎靡或合并其他系统症状,也可谨慎服用退烧药。

退烧药使用一般不应超过3天,若症状仍未缓解,建议就诊。

退烧药并不是吃得越多体温恢复得越快,如果超量服用或叠加多种退烧药,肝脏或其他脏器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师、药师后服用。肝、肾功能不全和胃肠道疾病患者用药,需咨询医师或药师。

居家治疗期间,有什么好办法
可以缓解咽痛、咽干的症状?

一些中成药(如六神丸、清咽滴丸、疏风解毒胶囊)和地喹氯铵含片等药物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咽喉肿痛和咽干的症状。

另外,饮用充足的水保持咽喉部湿润、不要过度用嗓,也会有所帮助。

针对咳嗽、咳痰症状
可以一直吃止咳化痰的药物吗?

出现严重咳嗽、痰多的症状且影响正常休息时,可适当选择一些止咳化痰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干咳可选择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若痰液过多,可使用化痰药,如溴己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乙酰半胱氨酸等。

这类药物在市面上的选择较多,选择1种即可,按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药物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千万不要“随咳随用”。


出现流涕、鼻塞等感冒症状时
可以买普通感冒药来治疗吗?

新冠感染与普通感冒或流感的部分症状有相似之处,一些抗过敏药物可有效缓解流涕的症状,比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但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的药物不良反应,在服药期间需格外注意。

市面上常见的“感冒药”也具有抗过敏(药名中含“敏”字)、缓解鼻塞(药名中含“伪”、“麻”字)、止咳(药名中含“美”字)的作用。根据出现的症状,选择对症治疗的药物,不可盲目叠加多种“感冒药”,以免出现药物过量风险。

居家治疗期间,需要同时服用
其他抗病毒药物或抗菌药物吗?

抗流感病毒药物对治疗新冠病毒没有效果,不需要服用。

未合并细菌感染的,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类、左氧氟沙星等)。若您怀疑自己有细菌感染,应咨询医师后决定是否服用抗菌药物。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症状缓解后
要不要继续吃下去巩固疗效?

新冠康复治疗的药物中,绝大部分为对症用药(如退烧、止咳、化痰、缓解流涕、鼻塞、咽痛、咽干、腹泻等)。

若不舒服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了,就应该及时停止使用这些药物,无需“巩固“疗效。

家中有孕妇、哺乳期妈妈和儿童
这些药他们也可以吃吗?

孕妇、哺乳期妈妈和儿童这类特殊人群的用药需格外小心,我们根据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将相关的药物信息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可以选用;×:避免使用;请咨询:权衡利弊谨慎使用,咨询医师或药师。

对乙酰氨基酚的口服溶液/滴剂,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布洛芬混悬液/滴剂,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重症高风险人群以及病情明显加重的情况下,患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中成药可参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合理使用。在使用复方制剂时,需要注意组成成分,避免重复用药,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两种及以上药物联用时(包括中成药与西药联用)可能增加潜在相互作用风险。

其他未尽事宜,请参考药品说明书。

总之,科学选用、正确使用药品,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无感无感
里朝
8钻石站友
15856/30000
排名
111
昨日变化

128

主题

1528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站友

Rank: 8Rank: 8

积分
15856
沙发
发表于 2022-12-14 08: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点赞此稿mobile_fromtype_androi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我要提意见!
© 2022-2023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3319号-5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