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鸡蛋、骨头汤、虾皮……补钙食谱应有尽有。但你会发现中国人还是缺钙的。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平常都不会认真补钙,“意识流”式补钙(即想到就补),是补不足钙的。可以说,真正了解和重视补钙的人其实并不多。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城乡居民每日饮食中的钙摄入量为 366.1 mg,其中城市为 412.4 mg,农村为 321.4 mg,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每日适宜摄入量 800~1000 mg,儿童和中老年人缺钙问题尤其严重。
同时根据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有96.6%的国人钙摄入量不足。数字之大,还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钙是补了缺,缺了补,老是在一个死循环里,永远都没个头。
而导致中国人缺钙的,往往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饮食与生活习惯。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吃太多盐会增加尿钙的排泄,影响骨代谢过程。高钠饮食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生活中,不仅是炒菜放盐,还有很多“隐形盐”,比如熟食(卤肉、香肠、扒鸡等)、腌菜、零食(虾皮、话梅、薯片等)、调味品(鸡精、味精、辣椒酱等)……
“炼钙”秘籍(一): 买个控盐勺,少吃点盐,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防“隐形盐”,要少吃。
打工人、学生党,大多数都是公司 — 家、学校 — 家 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 周末也是在家补眠,户外活动减少,晒到的太阳减少。要出个门,也是防晒霜、太阳伞……全面武装。 太阳晒少了,体内维生素D合成就少了,而维D还是单靠很难补足的一种维生素。 维生素D的缺少会让肠道和肾小管对钙的吸收也随之减少,没了维D,钙就只能是体内营养的“过客”。 “炼钙”秘籍(二): 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晒一晒胳膊和腿,每次5~30分钟,每周两次。怕太晒可以在树荫底下,隔着玻璃晒太阳,挺有温度的,但没用哈! 实在是晒不来、吃不够,吃点钙维生素D的营养补充剂也行。
中国人一直有“三高”的饮食习惯,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 其中,在一定范围内,多补充点蛋白质,是可以促进钙吸收的。 但如果经常大鱼大肉,让蛋白质过量,可能会让肾脏排出去更多的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 还可能因为过量蛋白质的分解,导致体液酸性化。人体功能为了保持机体的酸碱度平衡,从身体上的钙(骨骼、牙齿)中溶解钙离子到血液。过程中,钙的损耗,这也是人体丧失钙的原因。 “炼钙”秘籍(三): 成年人每天吃水产品40~75克,畜禽肉40~75克,蛋类40~50克。(基本相当于一个鸡蛋、一个手掌心的肉块和一个手掌心的鱼块。)
运动可以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也可以同时让骨骼更好地去利用钙。
如果长期不运动,骨质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就会减少,随着骨钙的流失,骨密度也会降低。
“炼钙”秘籍(四): 成人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日常的运动步数6000步以上。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这种活动需要用力,但可以轻松讲话,感觉稍累,比如快步走、跳舞、打网球、擦窗、拖地板、手洗大件衣服等运动。
抽烟会使得骨丢失增加,肠钙吸收减少。 喝太多酒同样会影响肠道对钙以及维生素D的吸收,如果过量饮酒(高于30g,尤其是啤酒),可增加骨量流失。 除此之外,过量的酒精还会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抑制骨形成。
“炼钙”秘籍(五): 烟酒能戒就戒了吧。 实在想喝的话,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成年男性一天喝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不超过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38度白酒75克,或52度白酒50克;成年女性一天喝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不超过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白酒50克,或52度白酒30克。
很多你以为的高钙食物,虽然不会直接让钙流失,但会让人误入补钙歧途。 比如骨头汤,骨头里钙虽然多,但比较稳定,能溶解到汤里的量并不多,每100毫升中只有几毫克,不及牛奶的十分之一。 虾皮中钙倒是很高,每100g有991mg的含钙量,但这种钙也不太好吸收。 “炼钙”秘籍(六): 想补钙,推荐喝牛奶及其制品(如:酸奶、鲜奶)、大豆及其制品(如:北豆腐、南豆腐)、一些深绿色蔬菜(如:小白菜、青菜)等。 mobile_fromtype_i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