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上,一名55岁男性患者在我院内科医办室内,突然意识丧失,倒在椅子上,在焦作同仁医院心内科,内科,重症医学科多科室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成功抢救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患者重建了生命的桥梁,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3月28日上午,内科医生徐永娜像往常一样在医办室内有条不紊地的工作。9点多分接诊的是一位胃痛的中年男性患者,患者已经胃痛10多天,吃药也不见好转,所以想来做一下胃镜检查。徐医生通过问诊和心脏听诊发现的频发早搏,并根据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告知患者不排除心脏病,建议住院治疗,并行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脏病后再进行胃镜检查。
患者拒绝住院治疗,觉得只是胃病,自己心脏没有什么问题,内科副主任沈克强告诉患者及家属:“有些心绞痛,可表现为“胃部疼痛”,患者症状和一些心脏疾病很相像,建议要先排除心脏病的风险,并且再次建议患者住院治疗。”患者仍拒绝住院,沈主任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患者突然疼痛加重,面色灰暗,意识丧失,倒在一边的座椅上。
多方援手病人转危为安
沈主任立即将患者平躺在地上,就地给予心肺复苏,心外按压。内科护士史玲玲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徐医生通知重症监护室、心内科、心电图室会诊,参加抢救。
重症医学科主任任陇滨,副主任杜敏,医生康敬敬,心内科主任张咏梅、医生徐建辉,心电图室主任张明金等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带着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施参与到抢救工作当中去。
经过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心脏电除颤、气管插管、吸氧、抗心律失常、维持血压等药物应用,急诊完善相关检查,等一系列有效的抢救检查措施,一小时后,患者渐渐有了心跳,所有在场的医院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在这一小时中,患者从地下到被抬到病房,抢救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过,其中徐建辉医生为患者电除颤7次以上。
结合心电图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副主任杜敏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后于10点10分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抢救。在重症医学科内,经过叩背、吸痰、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和维持血压、抗心律失常、镇静镇痛、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等多种治疗措施。并通过病史及心电图提示拟诊急性高侧壁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为了病人病情能进一步得到稳定。
时间就是生命,急性心肌梗塞一刻也不能等待,需要立即进行手术,任主任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决定冒险外出检查头胸腹CT如有开通血管的可能,更能对病人目前的病情稳定及将来的愈后起决定性作用。遂请心内科主任张咏梅会诊后。
任主任说:“考虑根据患者目前病情决定冒险行冠脉造影术,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治疗,以改善心肌供血情况,对后期患者恢复提供有利条件。”向患者家属沟通后,患者家属表示同意。(来源:焦作同仁医院微信公众号)
及时手术为患者生命保障
心内科主任张咏梅立即联系介入手术室,争取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时第一时间,为患者手术。
下午两点,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将患者推入介入手术室,张主任等医务人员已经在开始做各项术前准备,
2点20分患者被护送到介入手术室导管床上,消毒、铺巾、穿刺、造影快速地进行完毕,患者一支动脉血管几乎完全闭塞,看着整个血管似乎只有一点点血流通过,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时间,闭塞的血管被开通,支架顺利植入完毕,病人转危为安,病人的生命之桥又通车了。术后又将病人推入重症医学科继续观察治疗。
内科患者病情瞬息万变,一个对病人负责任又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至关重要。医院高超的急救技能技术,和多科室之间的熟练协作,在危急情况下,往往能为病人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内科医生对患者一次次的叮嘱建议,护士丰富的处理急危情况的经验及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和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对突发心梗病人的急救处理,都是重建患者生命桥梁的一砖一瓦。
对于心肌梗塞的介入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严重心衰的基础治疗等方面心内科整个团队都有独到见解。
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他们处处认真负责,他们能争能抢,多次在死神手中抢救出患者的生命。
他们创造希望,重症医监护室内屡次创造奇迹。
一次危急的抢救体现出我院医护人员严格遵循规范检查,规范诊疗和快速有效的急救能力,才次次化险为夷,保障了患者生命的健康。
|
-
9.jpg
(64.33 KB, 下载次数: 152)
-
8.jpg
(49.13 KB, 下载次数: 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