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眼中的庞炳勋的第40军
璿
经“重探抗战史”公众号授权转载
摘要:说起抗战时期的杂牌军,原来属于西北军系统的庞炳勋的第40军就不能不提。40军由于在临沂保卫战中的出色表现而更为人知,那么在日军眼里,是如何评价这?部队的呢?
![]()
图1:庞炳勋将军
如果要说起抗战时期的杂牌军,那么有支部队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庞炳勋的第40军。
首先简单介绍下第40军。这支部队原为1931年山西的第二集团军一部编成,后又称第三军团。抗战爆发时说是一个军团,实际上只辖第40军,而第40军下辖的只有第39师一个师,再加一个补充团,也就是说,名义上是一个军团,实际兵力只有1个师又1个团。
1937年9月由庞炳勋将军担任第二军团长兼40军军长。马法五任独苗师第39师师长,李振清任补充团团长。
临沂血战后,40军调后方整训。也许军委会考虑到40军作战表现优异,庞炳勋抗战有功,便将原属于东北军,西安事变时投靠中央系的第106师(师长沈克)划归第40军。这下,40军下面终于不再只有一个独苗39师了,总算有了两个师。
庞炳勋和第40军因临沂保卫战而被后人所熟知,但大多数人不知道,40军与日军第一次作战并不是在临沂,而是在津浦线北段的河北沧州附近,时间为1937年9月底。这次阻击战,40军面对的是日军第10师团。在日军第10师团一部的战斗详报中这样评价40军的:
“该部(40军)的素质与战法和之前交战的37师(29军冯治安师)相比逊色,但同样在固守阵地时显得极其顽强...在(日军)攻势停顿或稍作整理时,(40军)便会用敢死队进行反复的逆袭,进行白刃战企图夺回阵地。”
沧州阻击战之后,40军经补充休整后驻防临沂。这一次与日军第5师团作战,40军同样表现相当顽强,日军21联队称40军“抗战意识特别强烈。”在日军第11联队对攻击临沂时描述中,是这样写的“(40军官兵)面对攻击进行着殊死的抵抗,(日军)接近时猛烈的投掷**进行战斗。”
40军官兵也正是靠着“特别强烈的抗战意识”,和殊死的**近战,赢得了临沂保卫战的胜利。庞炳勋也因此战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师长刘世荣获四等宝鼎勋章。
![]()
图2:40军的战报
40军徐州会战后派往山西晋南陵川一带建立根据地,扎根在敌后,日军36师团224联队第一次与40军交手就印象深刻:“敌军40军第39师由于是和我军(日军36师团)头一次交战,我们对敌军的实际战斗力无法判断。但是实际作战中,敌军抵抗极为顽强,如果没有我军最后的突击,敌军是不会后退。在村南200高地及南大掌西南侧高地的战斗,敌军有时会高声呐喊,发起反攻。从实际战斗状况上来说,敌军的素质和训练是非常良好的,是一支不可轻侮的部队。”
从此,庞炳勋的第40军开始在晋西南林县一带开创出一片游击区。
![]()
图3:日军战史上的照片
历史有时候恰恰就是由许多巧合构成,40军在敌后两次辉煌的战果都是在36师团223联队第3大队手上取得的。先是39师在1939年冬季攻势中,重创第3大队,击毙大队长川原美代史少佐以及第9,11,12三个中队中队长以下48人。而后106师李振清率部又在1942年的火烧庄战斗(日军称则界村战斗)中重创日军223联队一部,益子挺进队的基干益子中队(该联队第9中队)两名小队长均战死,该联队长高木正实大佐重伤离任。223联队老兵武石孝一郎回忆录中写道: “这场战斗(则界村)是昭和十四年(1939)十二月河头村以来最大的恶战,激战,苦战。这次战斗得到的教训极大,作为一个下士官,参加过无数战斗,但都没有超出这次战斗规模。”
![]()
图4:日军战史上的照片
直到1943年春季扫荡,40军损失严重,24集团军司令部被冲散,部队陷入混乱。而后集团军司令庞炳勋被俘投日。40军军长马法五,106师师长李振强清率残部突围南渡黄河。但即使这次失败,日军战报中也记录着40军官兵的顽强:“27军和40军其部抵抗意外的异常顽强,我军只有依靠不分昼夜的多次突击,才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夺取其阵地,。但是其部队依然不能实行果敢的突击,存在依靠射击的倾向。”
1943年后,40军在1944年的灵宝会战,1945年的老河口会战中均有优异表现,被战区司令长官通报表彰。
最后结尾说说40军在1943年后的情况,很多人会以日方华北治安战中记录的庞炳勋被俘后号召旧部官兵和民众停战,后归顺投降日军者达7.4万余人。而实际庞炳勋由于集团军司令部被打散,而后只身被俘。40军主力在军长马法五和106师师长李振清率领下突破日军重围回到第一战区。根据40军在1943年太行作战战斗详报记录,在1943年的这次太行作战中战死2927人,战伤3554人,失踪4241人。也不知道哪里来的7.4万人投降?而汪伪政权下成立的伪40军和27军只有番号,没有部队,后来才勉强将被俘的士兵编为一个独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