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玉莲:几块儿军饷的故事【7676字】

[复制链接]
查看: 16579|回复: 1
排名
7777
昨日变化

935

主题

1096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494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6 18: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玉莲:几块儿军饷的故事【7676字】
    位于豫北太行山深山中有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名叫刘庄,正是秋天收获的季节,漫山遍野盛开的山菊花散发着阵阵芳香,几只蝴蝶穿梭在花的海洋中翩翩起舞。一片片红叶似彩霞映红了太行山,把山村装扮的如诗如画,几只叫不上名字的鸟儿,站在挂满红灯笼似的老柿子树上,品尝着人间仙果,不时扬起头兴奋的鸣叫着:嘀哩哩……嘀哩哩,叫唤同伴们共享。这时村民们担着箩筐、背着锄头来到山坡上,一锄头下去刨出来一嘟噜一嘟噜紫皮红薯,商量着今年冬季把红薯打成小粉,下粉条、做粉皮,再杀一头大肥猪,猪肉炖粉条,该有多么惬意。阵阵秋风拂在他们脸上,秋高气爽,村民们担着秋收的果实满载而归,忽隐忽现走在山间小道上,他们一边走一边唱着山歌:“巍巍太行山,你是我的家,彩云满天飞,牛羊攀山崖,林中有笛声,松柏掩人家……咿呀呼而嗨……这是我的家”。
    中午时分,村民们端着盛满韭菜炒鸡蛋的大面叶一溜飘香聚集到大柿子树下,围着磨盘谈笑风生,一边吃着一边谈论明年的种地计划。
    这时王大娘端来一盆用山里独有的地衣、山韭菜做的素饺子放在磨盘中间,让乡亲们品尝自己的手艺,大家都夸老人包的皮薄馅多的饺子味道真鲜你,真是九月韭、神仙过来不想走。
    柿树上有几个顽童咬开一个个大柿子,滋滋溜用力吮吸着柿子果浆,又香又甜。这时一个叫石蛋的孩子看见树下群山伯伯吃的正香,他捡了一个大柿子扔到老人碗中,老人吃着饭不知树上有人,“啪”的一声,面条汤汁溅他一脸,几片面叶贴在他胡子上,村民们见状笑的前仰后合,老人十分恼怒,骂他道:“你个狼崽娃,等你下来再收拾你!”虽然大山十分寂静,孩子们却带来了不少欢乐,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稳日子,就格外满足了。
    王大娘住在村东头,三条窑洞一字排开,石头小院边上栽了一棵枝叶茂盛如小水桶般粗的老葡萄树从院中爬到洞顶上,一串串紫色大葡萄大珍珠似的又大又甜,葡萄树覆盖了整个院子,一只芦花大公鸡伸长脖子咕咕叫着,召唤它的成群妻妾们来品尝口中大青虫,不小心大青虫掉进园中,一群母鸡争抢打斗着,惊醒了正在午休的大娘。她掂了一把扫帚拧着小脚追打着母鸡。大公鸡站在洞顶见主人追打它的妻妾们,扑棱棱从洞顶飞下来,只见它的羽毛竖起,炸开双翅,支起斗架的架势扑向大娘。老人见状想:这可不是个软弱的主,早几天硬叼死一条米把长的蛇。老人顺手拧下一穗玉米棒子狠狠砸向它,正好砸在公鸡头上,老人骂道:你个小小公鸡,把自己当成恶老雕了,还反了你不成!这时但见大公鸡扑棱几下一命呜呼。老人踹它几脚自言自语道:正好剥了你,给我的成万儿炖鸡吃。
    老人有两个儿子当八路军打鬼子去了,一走就是几年杳无音信。老人养了一只猫、一群鸡与她作伴,白天还不觉得寂寞,可每到夜晚,每当老人独坐煤油灯下,千针万线为儿子缝做衣服,日想夜想盼儿回家,可谓两眼望穿盼儿归。她每天站在村头儿时走过的小路边上等儿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每天等到太阳落山仍等不到儿的身影。大娘失望流着泪回到家里,想起英年早逝的丈夫丢下她们孤儿寡母,儿子为了打鬼子一去无踪影,不由老泪纵横。
    王大娘每年摘下一串串葡萄,用泉水泡进坛里封好口埋在地里酿成葡萄酒,期盼着儿子回来品尝。
    老人年过六旬,身板硬朗,她勤快能干,心地善良,热情厚道,得到众乡亲们的尊敬。她在山坡上种了一块儿地,长着各种蔬菜,自从村里来了一支抗日爱国部队,她把慈母的爱给了这些战士们。每天拔一篮新鲜蔬菜送到部队伙房支援他们,让战士们吃好,好打鬼子,将士们十分尊敬这位慈祥的老人。
    民国28年春天,村里来了一支抗日部队,他们是国民革命军40军106师的将士,将士们刚从徐州会战、台儿庄阻击战撤下,没顾上修整,就奉命来到焦博太行山阻击鬼子。主要任务是堵截鬼子进犯晋冀豫革命根据地,保护山区人民。当时是国共合作全民抗战时期,寺后、刘庄早在1930年1月10日就成立了党支部,定和、鹿村、寺后、刘庄、黄塘先后都有了党组织,寺后村党支部共7人,书记叫卢守强,下边有卢守奎等委员。卢守强原在王封矿挖煤做掩护从事抗日工作,后来党派他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参加抗日工作,他是一个指挥员,有一次和战友们与日血战,他一连砍死了7个鬼子。
    当时刘庄住了一个连,其他村:十二会、栗井、大洼、龙洞、麻地沟、周窑、东西张庄都住有106师将士们。他们在卢守强党组织大力支持下,组织村民们卸下砍下门板、铺板、大树送往前线修工事、战壕,当地人称战沟。组织村民们往阵地送弹药、送饭送水等。在党的影响下,部队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将士们帮山村人民推磨、砍柴、干农活,村头伙房、交通要道处的墙上,将士们用白石灰写的“驱逐日寇,抗战到底”等大标语十分醒目,壮军威、鼓士气!真爱民,不扰民,是将士们的誓言。将士们做到了军民团结、并肩战斗在白马门战场,将士们日夜在山上阻击鬼子进犯山区。每天枪炮声在阵地上轰鸣着,鬼子在英勇的635团将士们的打击下伤亡惨重,又动用飞机大炮坦克进攻,狼烟四起,打破了山区人民的平静生活。
    从战场换岗下来的将士们,露宿在潮湿的地上。村民们不忍心他们受苦,主动腾出房屋和床铺让将士们使用,但将士们却坚决不肯搬进屋住。山里成群的蚊虫叮咬他们不能好好休息,乡亲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中,结伴上山割来熏蚊虫的臭蒿,拧成火绳为将士们驱蚊虫。伙房将大木箱装的米面抬到院中供乡亲们吃。每当将士们打一次胜仗,党组织村民们磨白面十几袋烙成油饼送到战场犒劳将士们。王大娘用桶装好自己酿的葡萄酒送给部队品尝,他们都是人民养育的儿子,为了共同的敌人——日本侵略者,不远千里来到焦作太行山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日夜战斗在南寺岭阵地,携手共进、和睦共处,狠狠打击了侵略者。
    635团6连有名中士叫王成万,20岁左右,河南省邓州人,中等个、大眼睛、国字脸,虽较单薄却十分英俊,见人先打招呼,很懂礼貌。别看他长的文静,却是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主,在战场上看见鬼子冲上来了,他端起机枪冲出战壕一边扫射敌群一边大骂:小日本,尝尝中国大爷的花生豆吧!操你祖宗八辈,不在你家好好呆着,跑来侵略中国爷爷,去死吧!见阎王吧!他打起仗来眼都红了,是个拼命三郎的性格,他曾被领导处分过,如不是违反纪律,早当上营长了。
    王成万住处离大娘家不远,他经常见老人给部队送菜,十分敬佩,一来二往成了熟人,加上长的和儿子十分相似,年龄相仿,有时看见误认为是儿子回来了,每当他喊一声娘时,老人不由将他紧紧抱在怀里含泪说:“好孩子,从今后你是我的亲儿子,我也姓王,咱们是一家人,你就是娘的长青、长松儿子”成万说:“您就是我的亲娘,两个哥哥不在您身边,家里的活儿我干,您又多了一个儿子,我们都孝敬您老人家!”
    每次成万从战场回来,老人拉他回家吃饭,可是部队有纪律不能到百姓家吃饭,为此老人专门找到连长对他说:“我十分想念我的孩子,他当八路已走几年没有音信不知死活,我这把年纪恐怕等不到他们回来了,你们来了以后,我觉得心中有了安慰,早把成万当成我的孩子,一切思念寄托在成万身上,请您可怜可怜一个母亲的愿望,让成万去吃我的饭吧!”说完老人再也控制不住,痛哭失声,连长也感动的掉下泪水。连长急忙拉起老人,答应他的请求,对老人说:“让成万替你砍柴干活儿,偶尔吃一次可以!每吃一顿饭都得送去米面,决不能白吃您老人家的!”老人听后虽然不太满意,也只能这样才行,老人只好点头答应,离开部队回家去。
    从此成万抽空儿经常上山帮老人干活儿,每次见成万背一大捆柴,汗流浃背,老人就十分心疼,急忙用袖头帮儿子擦汗,心疼万分的说道:“儿啊!你咋这么实在?这么瘦的身板,打这么重的柴禾,看把你累成啥样?”老人赶紧擀大面叶下进锅,捞在大碗中,浇上蒜泥和香油,让儿子吃。她在一边心疼的看着这位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儿子香喷喷的吃着她亲手做的饭,老人满意的笑了。老人一边看一边说:“好儿子,多吃点儿,吃好了能多杀鬼子!”大娘把思念亲儿的情感全部倾注到成万身上,成万也把所有思念家乡和爹娘的情感都给了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王大娘常说:“我有三个儿子,虽然不在一个部队,但他们都是打鬼子的军人,长青、长松在外地打鬼子,成万儿在太行山家门口打鬼子,只要为了保国家、打鬼子,都是人民的好儿子!”
    王成万是河南省南阳市邓县城西王营村人,他在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为了报效祖国打败日本侵略者参军,他参加了40军106师635团6连,成了一名战士。后来随部队转战南北英勇杀敌,由于成了一名机枪手,作战太勇敢,虽没有文化,但太聪明会打仗,后升为中士。从徐州会战、台儿庄阻击战这些上一个战场来到焦作战场阻击鬼子。部队日夜战斗在白马门战场,阻击鬼子通往山西的主要交通要道,把鬼子死死堵在山口,几个月来鬼子发动多次攻山,都以伤亡惨重为代价而失败。鬼子下血本要与中国军队决一死战,他们又增援部队和各种先进武器对付这支钢铁部队!
    106师当时未设旅,下设4个团:632、633、635、636,配有一个辎重大队、特务大队、骑兵大队,现东张庄果园埋有一个名叫俞炳权的特务大队班长(笔者曾多次调查他并祭祀他的牺牲地)。106师将士们分别住在太行山区自然村:十二会村、栗井、大洼、刘庄、寺后、麻地沟、龙洞、周窑。东西庄等,每个村住一个连,南寺岭(白马门)是主战场,每天都在打仗,拉锯战,双方每时每刻都在争夺阵地,将士们把鬼子死死的堵在山下寸步难行,还时常派兵到鬼子据点驻地伏击鬼子,搅的他们心神不安。鬼子恨极了这支敢与他们拼死抗争的铁军!面对鬼子的嚣张,猖狂的飞机大炮坦克,将士们拼命堵截,绝不让一寸阵地,鬼子攻打了几个月后开始调整战术,动用重兵、重武器来对付这支部队。
    1939年6月30日下午14:00左右,成万急匆匆飞奔回家,到院中连喊几声不见人,又急忙跑到大娘开荒的山坡上,见老人正在干活儿,地上还放了一捆柴。他背起柴禾拉起大娘说:“娘!快回家,我有事给你说!”老人十分惊讶,赶紧随他回家去,刚到家,他放下柴禾,扑通一声给老人跪下,吓了老人一大跳。老人急忙拉起成万说:“儿啊!你有什么事尽管讲?你吓老娘一跳!”成万从怀中掏出几块儿军饷硬塞进大娘手里,老人坚决不要,成万含着泪说:“娘!军饷对我来说无用了,您就是我的亲娘啊!南寺岭要打大仗了,我们要与鬼子血战到底,儿子可能回不来了,这军饷算我孝敬您老人家,报答您对儿子的恩情!放您那里为您老养老送终吧!我两个哥哥不知死活,如果我家人来寻我,您就告诉他们,我没丢祖宗的人,是打鬼子为祖国尽忠而牺牲的!如能找到我的遗骨,请家人把我带回家与亲人团聚。活着的时候我当兵没对老人尽孝,死也要埋在爹娘身旁,让他们知道儿子回家了,不再牵肠挂肚不知我生死下落!”
    说完话,母子紧紧抱在一起,大娘扶起成万说:“儿啊!你对娘说的话让娘好伤心,娘就剩下你一个儿子了,娘可准你去死?你走了谁为娘推磨、砍柴、挑水啊?上天保佑我儿子打胜仗,早点儿胜利归来,娘在家擀大面叶等你回家!军饷娘先保存好,等你打走鬼子,给你亲人带回家娶妻生子用,如父母不在,你再回焦作刘庄家,娘给你找个山村的俊闺女成家,娘还等着抱孙子呢!”母子互诉衷肠难舍难分!这时军号响了,成万向老人深深的鞠了一躬,转身奔向战场。王大娘看着成万远去的背影,跪在地上祈祷:愿上天保佑我儿成万胜利归来,我上大贡放鞭炮还愿。
    南寺岭战斗整整打了一天一夜,从6月30日下午三点左右一直打到7月1日下午五时许。枪炮声终于停了下来,大山又恢复往日的安静,静的让人心慌意乱、不寒而栗、毛骨悚然。天空没有鸟儿飞,路上再无行人,乌云密布,一大片儿乌云笼罩了南寺岭战场。这时一个大炸雷像天崩地裂一样,要把整个太行山炸裂似的。一道道刺眼的闪电直射在南寺岭战场,仿佛在寻找侵略者要撕碎他似的。闪电过后,顿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山洪暴发咆哮着从山上奔流而下,把山上冲下来的巨石、树木冲进大石河,发出轰隆巨响。闷雷一个接一个响个不停,要向世界控诉日本侵略者抢夺我国财产,铁证如山,永钉在侵华惨杀我中国人民的历史柱上。
    英烈们为了打击侵略者血染太行,一天一夜没吃一口饭、喝上一口水,用大茅坑中的粪水充饥,与鬼子血战到最后。七月的太阳似火炙烤着将士们,将士们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与鬼子拼杀,数百名将士在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和坦克的不利环境下,殊死作战。鬼子实在打不过了,就化妆成我方军人,穿我方军装包抄过来,层层包围了将士们。英烈用刀砍、石头砸,直到最后一口气,全部战亡。在太行山上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中国军队和人民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令侵略者胆寒,中国军队不会放过侵略者,必须打胜仗打败鬼子。
    战斗平息了,南寺岭战场到处都是大血坑血染太行山,鲜血染红了太行山一草一木、每寸土地。太行山人民作证、天地作证,635团是打鬼子牺牲的,他们是民族英雄,他们的故事在太行山广为流传,他们是党和人民大力支持拥护的与日血战到底的一支抗日部队。
    南寺岭的枪炮声停后,王大娘心如刀绞。坐立不安,每分每秒都使老人备受煎熬。她担心她的成万儿和山上的战士咋都没来。她十分惊怕,尽量往好处想,但总有一种不详的感觉袭上心头。她做了一罐饭,拄着拐杖要上山找成万,被村民拦下,村民对她说这么大年纪,山高路陡不安全,等党委组织村民上山打探情况回来告诉她!老人被劝回家,她心急如焚等了一夜没有任何消息,她快要急疯了,老人天不明就往南寺岭山上走去,一手拎一罐面叶,一手抓拐杖,一边大声哭喊:“成万!成万!你在哪里?快回来吧!娘快急死了!”她喊破喉咙、嗓子喊哑仍不见回音,老人再也坚持不住了,一头栽倒路旁昏了过去。过了一会儿老人醒了过来,隐隐约约瞅见前面有匆匆的走路声,却没人说话。老人急忙赶上去,发现村民们抬着一个个担架从战场上下来,上边放着一具具发黑的遗体,鲜血从担架上流淌了下去滴落到地面上。老人拦住一个个担架想找她日思夜想的成万儿子,科室看到的都是一个个面目全非、血肉模糊、肢体不全的遗体,她再也认不出成万来,再找不到她心爱的儿子了,大娘心都碎了,一头又栽倒地上不省人事。村里人将老人抬到家,老人昏迷不醒,过了一会醒了过来,嘴里呢喃着:“成万!成万!快回家吃饭,等你两个哥哥回来,千刀万剐小日本给你报仇!”村民们请来郎中给她看病,老人过了几天才完全康复,老人不吃不喝痛哭失声,村民们纷纷劝她病好后帮她找儿子!
    十几天后,大娘病好转了,她打听到成万战亡,遗体埋在麻地沟村南的荒坡上,带衔立有碑埋在碓臼圪埌(读音:duijiugelang)(碓臼坡)的山沟中,剩下的战士埋在野狼坡上。老人早早起来擦干泪水提着饭罐蹒跚着来到墓地,几十通墓碑立在那里,她不认字找不到成万的墓地,老人坐到中间边上一个墓碑前失声痛哭:“成万儿啊!你在哪里?娘给你送饭来了,快显显灵吧!娘想你都快想疯了!”她正哭喊着,突然从墓中间平地刮来了一阵狂风,旋转着在面前转圈,从大圈到小圈,转来转去,最后落到坟头上。老人说:“苍天有眼显灵了!成万儿显灵了!”她把饭供在此碑前,急忙下到坡下来到路上,想拦截路人帮忙找到儿子墓地。这时过来一个讨饭的年轻后生,老人急忙上前求他帮忙,可是这个人怎么也不去,他对老人说:“我是黄塘的,听说南寺岭上数百国民革命军战士与鬼子血战都死了,都是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冤魂阴气太重,我不敢去!”大娘听后说:“孩子,他们可都是为了保护山村百姓与鬼子血战才牺牲的,咱们是一家人。如果不是他们保护咱们,村里人早被鬼子杀光了,咱山区百姓不能没良心不管人家。你如果帮我找到人,你不要再要饭了,跟我回刘庄,我养活你行吗?”老人求告半天,但这个后生却无动于衷,后生对大娘说:“我太饿了,实在爬不上坡!”老人拉着他说:“孩子,走,上边我放有面条,你吃了吧?”后生听后勉强随大娘来到墓地,大娘把瓦罐递给他,他狼吞虎咽的吃了个底朝天。老人焦急的催着他快看哪一个碑叫王成万,后生一眼就看见他们面前的这通碑主人就叫王成万,他给老人念了一遍,没等念完,老人就扑在碑上紧紧抱住大放悲声哭着说着:“成万儿啊,娘可找到你了,苍天显灵让我找到我儿了!”直哭的太阳落山、天昏地暗,月亮都不忍心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么伤心,隐进云层之中。老人向苍天控诉,向全世界控诉——日本侵略者侵犯我国领土,杀我人民、抢我财产、霸占我土地,控诉侵略者在太行山犯下的滔天罪行!一声声“还我儿子、还我成万”回荡在墓地的天空!
    后生这才明白了一切,一直陪在老人身边,后来把老人背回刘庄村。没几天,后生带着老人为他准备的干粮和行李,帮老人找儿子去了,如果找到部队就参军打鬼子!
    两年多后,一天上午,大娘听见军号声声响起,她赶紧跑到村口,看见一支部队扛着五星红旗正朝村里走来,领队的是年轻指挥员,他来老人面前“娘!娘!”的叫了几声,老人以为听错了,她已认不出她的两个儿子了——长青、长松!老人又喜又悲,今天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儿子,她不禁又想起了成万儿子,她哭诉着讲完了成万儿子的牺牲经过,让儿子为成万报仇,儿子发誓不杀完鬼子绝不下战场!
    傍晚时分,要饭的小青年来到大娘家,大娘也认不出他,他说:“我是黄塘村的王铁啊!”老人才想了起来认出他来。他离开老人后,找部队投奔了太行四分区46团的八路军队伍,团长叫李达久,在部队又找到了王大娘的两个儿子。晚上团长也来到大娘家看望这位英雄母亲,老人对团长讲了国民革命军106师在白马门与日寇血战,将士壮烈牺牲全体阵亡。团长紧紧握着老人的手说:“大娘,我知道了,我们专门来消灭盘踞在焦博的日军的,替友军报仇,我堂堂大中国,中华人民岂能容忍侵略者在我国国土上撒野?我们一定要完全彻底的消灭他们,把红旗插在南寺岭山顶,为友军的战友们报仇!”
    八路军把红旗插在南寺岭山顶上,八路军、游击队、轮战队、武工队同上阵,完全消灭了鬼子!
    解放后,王大娘的两个儿子转业了,一个转业到公安局,一个转业到县里,老人一直把这个抗日爱国的故事讲给儿孙听,代代相传到永远,老人带着儿孙去给王成万祭祀,逢节日,儿孙都去为这个英烈上坟祭祀。
    老人去世前一直叫着:“成万!成万!你的仇两个哥哥给报了!”她没有忘记成万儿陪伴在身边帮她干活儿,老人在离世那一刻仍交代儿孙不忘635团牺牲在南寺岭上,给他们立碑树传永远纪念他们,因为他们是为救山区人民保卫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打鬼子牺牲的,交代完老人安详的闭上了双眼。
    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英烈血染太行山,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但是我们不能枪放南山,帝国主义野心不死,仍虎视眈眈仇视我们,他们没有放下侵略者的野心,我们时刻准备着,随时准备对外国势力、日美霸权主义斗争!
                                                                                                              许玉莲    2017.5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无感无感
.
7白金站友
5454/10000

66

主题

659

帖子

5454

积分

白金站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54
沙发
发表于 2019-12-16 22:13 | 只看该作者
向抗日烈士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我要提意见!
© 2022-2023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3319号-5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