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强调早餐很重要的,除了“网红”张宏文主任,还有钟南山院士。
没错,俗话说“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午餐要吃得像平民,晚餐要吃得像乞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早餐的重要性。究竟早餐应该怎么吃?吃好了真的会提高免疫力吗?有什么食物不适合早餐吃?最适合做早餐的,又是什么食物呢?本期的《健康100FUN》请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系主任朱惠莲教授,为大家一一科普。
在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也提到,一个人每天需要摄入的食物种类不低于12种,每周不低于25种。许多人一听每天12种,每周25种,第一个感觉就是:“好多!我们怎么能吃得了这么多?”
换个思维方式,如果把12种食物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其实也没多少了。早餐摄入4-5种,午餐摄入5-6种,晚餐摄入4-5种,加上零食1-2种,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任务啦。
有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上一版《膳食指南》2007版中,对每周需要摄入食物种类的建议是40种,而新版的建议是25种,旧版明显多于新版。这是否意味着“专家共识”认为过多种类食物的摄入反倒不好呢,所以才会降低?
其实这是因为编者通过走访发现,每周摄入40种食物的目标定得太高,很多人一听直接腿软。而新版降低到25种以后,普遍的公众就会觉得,虽然目前还有距离,但是,只要稍稍努力还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在对鼓励实现居民食物多样化的现实效果上,25种要明显优于40种。这并没有否认食物多样化的本质。
_
小编分享一下自己是怎么一周吃25种食物的,看好啦: 主食:米饭、馒头、面条;变成杂粮饭、杂面馒头和面条 蔬菜:炒单独的蔬菜,变成混炒时蔬 肉类:烹饪的时候可以搭配蔬菜一起煮,比方说西红柿烩牛肉;土豆焖鸡块 水果:自制水果沙拉,用酸奶拌,口味好,能一次摄入多种水果
还有,每天别忘了喝牛奶,吃坚果当零食,吃个水煮蛋或者茶叶蛋、煎蛋炒蛋也可以,至于豆腐等豆制品,都是不错的正餐食材。
所以,其实只要肯花心思,一天12种食物是能轻松完成的。吃好才能身体好。
来源:猛犸新闻焦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