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焦作自媒体走进博爱县清化博艺面塑工作室!

[复制链接]
查看: 3681|回复: 0
排名
7777
昨日变化

935

主题

1096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494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1 14: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焦作自媒体走进博爱县清化博艺面塑工作室!2020.12.20下午 2020.12.20
拍摄:小李飞刀
文字根据各媒体报道综合整理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从新疆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而民间对捏面人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因而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面塑艺术的特点:1.颜色丰富、造型优美;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 经过面塑艺人长期摸索,现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称面塑为“中国的雕塑”。

进入博爱县清化博艺面塑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满一柜子的面塑作品,彩裙飘飘、玉指纤纤的仙女,威风凛凛、霸气十足的关老爷,鹤发童颜、慈祥可爱的老寿星,铁面虬鬓、浩然正气于一身的钟馗……清化博艺面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面塑的传承,甚至将健康、环保的面塑艺术融入幼儿手工课程,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默默坚守、不断创新。

博爱县清化面塑传承人孙倩文,女,出生于1999年。孙宝林,男,出生于2002年,现居住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鸿昌街道办事处长寿街10号。姐弟俩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曾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和报道,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和比赛,取得不斐的名次和奖项。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而塑造出的形象,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指间上的艺术”。清化博艺面塑是博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集文化、面塑、餐饮等为一体的跨界艺术。

清化博艺面塑自2009年以来,以传承传统文化、启迪智慧创新思维为主导思想。致力于儿童传统艺术手工教育,让儿童在得到传统艺术启蒙教育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清化博艺面塑秉承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来进行面塑教学活动,打造“玩中学,学中玩”的艺术教育形式,让孩子在愉快氛围中自觉的接受民族文化。

2019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河南赛区)暨2019首届中原(长垣)厨师大会在长垣开幕。大会以“展示中原烹饪技艺 弘扬中原烹饪文化”为主题,除烹饪技能竞赛,还举办了厨师技艺表演赛及书法、绘画、摄影、面塑、雕刻作品等才艺展示。清化博艺面塑是博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博爱县文化、面塑与餐饮的跨界艺术,承担了焦作地区近百家学校、幼儿园的面塑艺术培训教学任务,这次代表焦作市参加中原厨师大会的才艺展示。传承人孙倩文在现场表演古怀庆府地区的传统花馍“百年好合”制作手艺,还带去了老寿星、大鲤鱼、弥勒佛、花木兰、关公等几十件精美面塑作品,引来专家、厨师与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场观众被孙倩文娴熟的技艺、静美的面塑作品所倾倒,交口赞誉,她也毫无悬念成为金奖得主。

姐弟俩都是博爱县鸿昌街道麻庄村人,出生在面塑世家。俩人的父亲孙海军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面塑艺人,耳濡目染下,自幼就对面塑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孙倩文14岁时跟着父亲第一次接触面塑,从最初捏简单的卡通造型面塑起,自此便开始了她与面塑的不解之缘。孙倩文初中毕业后到山东拜师学习面塑,学成后回到家乡帮助父亲推广面塑。孙倩文师从著名面塑艺人王凤枝、张明彦、贾雨萍等人,学习过不同流派的面塑制作技艺,并最终熟练掌握了各种面塑手艺。

几年来,孙倩文先后多次到焦作、郑州和山东等地拜师学艺,学习不同流派的面塑及花馍制作技艺,并最终熟练掌握了各种“做花馍”手艺。今年4月份,她又专程赴山东栖霞,拜“胶东花饽饽习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贾雨萍为师,学习胶东花馍制作技艺。

如今,孙倩文“做花馍”的手法已十分娴熟,一个普通的面团在她手中,眨眼间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花”“果”“草”“虫”“鱼”“鸟”“禽”“兽”。她不但能够制作出几十种花馍,还积极推广花馍制作技艺,承担了焦作市幸福街小学、沁阳市实验小学、沁阳市商隐小学、博爱县实验学校4家小学和40多家幼儿园的花馍手工课教学,跟她学做花馍的孩子达5000多人。面为胎,艺为魂,当面粉经过孙倩文的“巧手”,仿佛被注入艺术的灵魂,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神奇。其中“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作品更是卖出了500元的“高价”。孙倩文不但自己捏面塑,还积极推广面塑制作技艺,承担周边几十家小学、幼儿园的面塑手工课教学任务,跟她学做面塑的孩子达5000多人。

孙宝林从小就喜欢看父亲捏面人,他的玩具也都是父亲捏的面人,其中猪八戒、孙悟空、铁拐李等是他的最爱。在父亲的影响下,孙宝林对面塑这项技艺情有独钟,7岁时就可以捏出十二生肖造型的面人。看到儿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孙海军就有意培养儿子,给儿子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2018年,孙海军得知国内知名的面塑艺人萧占行在广州新东方技校授课,便让年仅15岁的孙宝林独自到广州新成功萧派面塑培训学校学习,2018年8月30日结业。从面团的配料到颜色调和,从人体结构到骨骼肌肉走向,从花草叶脉到花瓣花蕊,所有的一切都要学习。蕭占行,1958年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面塑艺术大师、萧派面塑创始人。孙宝林的面塑作品以京剧人物、三国人物、水浒传人物为主,能感觉融合了雕塑、绘画、京剧、历史文学等艺术精华与一体,既有传统又添新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是非遗领域的重要品牌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10月23日至27日在济南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作为本届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匠人匠心”云竞技活动启动以来,参赛项目从业人员和爱好者踊跃报名,共有890名草柳藤编织、剪纸、泥面塑、金属锻制类非遗传承人及手工艺从业者参加线上海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推荐我市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云竞技传统工艺比赛初赛,经过激烈比拼,孙宝林脱颖而出,成为此次河南省3名入围线下决赛的唯一一名泥面塑项目选手。孙宝林荣获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匠人匠心”云竞技泥面塑项目优秀奖。决赛中,孙宝林围绕“美好生活”这一主题,现场构思创作了《舞狮》面塑作品,形象逼真、色彩明快,生动塑造了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舞狮场景。经博览会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分别评选出了草柳藤编织、剪纸、泥面塑、金属锻制四个项目的奖项,孙宝林获得泥面塑项目优秀奖。

博爱县清化博艺面塑工作室联系电话: 18339744810、1513917056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无感无感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我要提意见!
© 2022-2023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3319号-5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