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解放区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响应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
爱心联盟志愿者们开展包饺子、献爱心、过冬至主题活动 解放区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成立区级志愿者协会,下辖9个街道和1个园区分会、34个社区志愿服务站,形成了上下联动、梯次推动、运转高效的三级服务网络,做到干事有热情、创建有激情、服务有真情。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追求。目前,全区共有志愿者3万余人,志愿者服务队230余支,服务内容涵盖社区教育、精神文明宣传、法律维权、扶贫帮困、文化体育、医疗保健、便民服务、敬老助残等多个领域。 从辖区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解放区围绕公益事业、专业援助、特殊群体确定服务项目,实现了以志愿服务推进社区服务工作。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志愿者招募的同时,注重吸纳“爱心联盟”“追梦公益”“爱心港湾”等社会专业团体加入志愿者队伍。 “爱心联盟”统领解放区老年大学、爱心助学会、爱心连线志愿者服务队、红姐帮帮团等社会组织,共有志愿者500余人,定期开展文体培训、义务演出、空巢老人帮扶、困难学生助学、姻缘牵线、家庭调解、家庭教育等服务。
志愿者们在社区开展迎端午节主题活动 “粽情端午、关爱老人、党群一家亲”“一起包饺子 欢乐过冬至”“汉服·陶笛巴乌专场音乐会”……“爱心联盟”引领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助力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升,通过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抓、和谐共建的大融合,构建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的社区治理工作新机制。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志愿者不断播撒着文明的种子,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追梦公益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课堂活动 “追梦公益”着力为社区居民之间搭建起互动交流的平台,积极推动融绿色环保、文明实践、邻里互助、赋能实践、扶贫助困为一体的综合性志愿服务项目,向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群提供走进公益、了解公益、参与公益的平台。 “闲物重生,与爱同行”项目发起于2007年7月,项目以“绿色环保+公益慈善”为发展理念,常态化持续性的开展活动,项目开展至今,捐赠可直接循环使用的衣物和图书达100万件左右,直接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6万余人,直接受益的困难家庭近2万户。活动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学校、学生及家长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在抗击疫情、防汛抢险一线,在城市、在农村……“追梦公益”广大志愿者倾力付出、倾情投入,服务水平、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始终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千千万万志愿者的身影,已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
爱心港湾残疾人志愿服务队深入楼院进行家电修理志愿服务 “解放区残疾人爱心港湾志愿者服务队”前身是“三月风青年义务服务小组”,成立于1988年,团队通过开展用自身一技之长服务居民的公益活动,来感恩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回报社会,激励广大残疾人勇敢的面对生活,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努力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以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最严。 爱心港湾残疾人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自己的价值和力量,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手持各种工具,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维修家电、缝纫衣服、理发、按摩……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们组成党员服务队,积极参与“支部联支部,党员进社区”活动,与焦北街道公园道壹号党支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了支部联支部共创活动的进程。 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广大志愿服务队伍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社会新风尚,让文明之光在解放区更加闪耀。 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马强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