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发表于 2022-5-24 08: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50%的孩子上不了高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中国每个人都知道,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都面临着巨大的教育焦虑。普遍能看到,学校里孩子们互相竞争,形成内卷;学校外家长之间互相竞争,形成内卷,然后形成焦虑。我们读到了很多故事,年轻妈妈们被孩子的教育折磨得异常焦虑,甚至出现精神问题。教育就变成了中国社会一个普遍关注的、普遍存在的、亟待改进的问题。
特别是普职分流的问题,我们现在义务教育就是初中教育,九年。在过去30年里,政府一直提倡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要分离,而且过去一些年来,硬性规定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要有分流比例(50%的孩子上不了高中)。
以前只有高考压力,现在还有中考压力,甚至中考的压力要超过高考的压力。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上普高,那么他的路基本就决定了,要上职高,然后沿着所谓的职业教育道路走下去。我想作为父母没有一个是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孩子走那条路的。
那么多孩子连初中都没有上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在城市地区则是很多孩子高中没上完,出现了断层。事实上,一旦上了高中,基本上意味着能上大学,在普通高中百分之八九十的孩子都能上大学,在一线城市只要你愿意,基本都能上大学,上不了本科,还能上个大专。
现在流行的观点是,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是选拔的,这就是为什么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甚至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焦虑,能上什么样的幼儿园,上完幼儿园之后能上什么样的小学,上完小学能上什么样的初中。尽管初中都是排号的,但是我们也知道这背后是有一些花样的,可以用一些办法上好的初中,上完好的初中后又焦虑孩子能不能上好的高中。
整个社会营造出焦虑情绪,形成了一种浪费性地学习。
我们教育界的人应该顿悟,应该觉醒,继续这样的竞争性选拔会毁掉我们的民族。可是我告诉大家,当我这么说的时候会被教育界的人嘲笑的,因为他们根本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这种竞争选拔体制是最好的体制。但这是错误的,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也不符合中华民族的未来。说得更接地气一点,不符合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长的追求,哪位家长愿意自己孩子天天写作业写到深夜12点,看着自己孩子瘦下去,成为一个解题机器,又有哪个孩子愿意这么做呢?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引到那条路上去呢?有人可能会说,全社会都这样,到处都是竞争,所以我们只不过是这个社会竞争的一部分。错,我们可以从体制上改变这一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我们都推脱的话,那这个社会不要改变了;路摆在我们脚下,我们是可以改善的,中等教育、小学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改善来起到发酵作用、改变作用。
第二,要考虑教育平等问题。中央已经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共同富裕在今天推出来,我觉得有其历史必然性。必然性之一,就是我们这个党从成立之初开始,就是立志要建设一个平等、富强、公平的社会,否则烈士的血白流了。
共产党的理念是进步的,但我们的教育是退步的。退步在哪里?城乡教育差距几十年没变过。如果在城市里、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你见到个人都是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都不稀奇了;但是到广大农村地区去看一下,平均教育水平还没达到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