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公交公司领导:
您好!冒昧致信,实因作为一位在新丰一街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普通工薪族,近期在依赖16路公交出行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深感焦虑与无助,恳请您在百忙之中垂阅并体察原16路沿线广大乘客的疾苦。
炎炎夏日,酷暑难当,本是公交最能体现其便利与“清凉”价值的时节。然而,我们这些曾经依赖16路公交通勤的沿线市民,却正在经历一场“出行寒冬”。我的工作单位距新丰一街住处仅五公里,这本应是一段便捷的路程。但因16路公交的种种变动,如今我不得不提前一小时出门,即便如此,迟到风险依然如影随形。更令人心力交瘁的是,上下班均需中途换乘,每日来回奔波八趟,仅公交费就高达六元四角。经济负担尚在其次,在这持续的高温天气里,无法实现无缝换乘,在烈日下焦灼等待、辗转奔波,其中的苦楚,实难言表。经过这段时间的被迫换乘体验,我们深切感受到:当前线路设计下,原16路覆盖区域的居民,若不进行多次换乘,几乎难以找到直达目的地的替代方案!
16路曾是我们出行的“生命线”。虽因贵公司为缓解某路段高峰压力而调整线路,导致下车后需步行八分钟才能抵达单位,但至少尚有一趟直达公交可乘,我们亦心怀感激,努力适应。然而,这份仅存的便利也在一月后被打破——公交车内张贴告示,称因“乘客稀少”而大幅缩减车辆!运营时段被压缩为上午7:20–10:00,下午3:30–19:30,且发车间隔拉长至一小时一趟!
此调整令人百思不解。通勤的核心需求恰恰集中在早高峰(上班)和晚高峰(下班)时段!缩减后的运营时间,恰恰完美“错过”了大部分上班族的通勤需求(如早于7:20出发上班、晚于7:30下班)。试问,在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都没有公交覆盖的情况下,这样的调整意义何在?这无异于切断了我们这些依赖该线路的居民出行的路!更重要的是,此次调整和缩减班次,影响的绝非仅仅是新丰一街的居民,而是整个原16路沿线所有依赖此线路出行的人群!
发现问题后,我和许多受影响的邻居都曾通过告示上提供的电话联系过贵公司,如实反映了困境,并恳请转告领导:公交线路的规划调整,应顾全大局,真正以方便市民出行为核心考量,而非仅仅将“方便出行”停留在口号上。工作人员虽然耐心解释了公司的诸多理由(如客流、成本等),但我们更想强调的是:公交公司的根本职责在于服务大众,保障基本出行需求。面对市民反映的合理诉求与实际困难,贵司有责任积极应对,采纳合理建议,科学调整线路与班次,将“便民”二字落到实处。
据悉,在众多市民的反映下,领导曾在下午2:20加开了一趟车,我们对此深表谢意。然而,这趟临时增开的车辆状况堪忧,是一辆破旧的公交车。在持续的高温天气里,车内没有空调,司机师傅和乘客们挤在闷罐般的车厢里,无不汗流浃背。这种体验,虽解了“有无”的燃眉之急,却难掩其作为公共服务的不足,更难以长久支撑市民的日常通勤需求,令人扼腕。
因此,我们新丰一街及原16路沿线所有饱受出行困扰的居民,怀着最殷切的期盼,向领导提出恳请:
1. 紧急恢复核心时段班次:恳请重新审视16路在早高峰(如6:30-8:30)和晚高峰(如17:00-19:00)的发车密度,大幅缩短间隔(至少恢复至15-20分钟一班),确保上班族的基本通勤需求。
2. 优化运营时间覆盖:调整运营时间,务必覆盖绝大多数上班族的通勤时间段(早出晚归)。
3. 科学评估线路价值与优化建议:对于“乘客稀少”的结论,建议进行更深入、更贴近实际的调研(如考虑因班次过少、时间不合理导致的“人为稀少”)。我们理解贵司缓解特定路段高峰压力的初衷,但目前的调整方案似乎未能达到最优效果。根据我们长期的出行观察和切身体验,诚恳建议:能否考虑启用如“塔南路—工业路”这样的替代线路?这条线路既能有效避开您想缓解拥堵的路段,又能基本覆盖原16路主要服务区域(包括新丰一街等),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原乘客群体的不便,同时仍可实现您“减轻某路段高峰压力”的本意。公共交通不能仅以短时盈利为唯一标准,其社会服务属性不可或缺。一个设计合理、覆盖需求的线路,才能真正吸引客流,形成良性循环。
4. 改善车况,提升体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更新或调配车况良好、配备空调的车辆服务16路(或其优化替代线路),保障司乘人员的基本舒适度,尤其是在酷暑严寒时节。
5. 恳请实地考察,倾听民声:我们强烈恳请领导能安排时间,亲自或委派专员进行实地考察。在早、晚高峰时段,亲临新丰一街及原16路沿线主要站点,感受一下市民在烈日或寒风中苦等数十分钟甚至一小时仍不见公交的无奈;体验一下被迫多次换乘、耗时费钱的艰辛;观察一下当前线路调整后,目标路段的拥堵是否真正缓解,而原服务区域的需求是否被有效满足?唯有亲身体验和倾听一线市民的真实反馈,才能真正“改观现状,便于出行”!
新丰一街及原16路沿线居住着众多像我们一样的普通工薪阶层和市民,公交是我们赖以通勤、就医、购物的重要工具。16路虽“小”,却承载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需求。我们理解公交运营的复杂性,但也坚信,在领导的重视、科学调研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采纳合理的优化建议(如启用塔南路—工业路等替代线),一定能找到一个既能缓解特定路段压力,又能最大限度保障原服务区域居民便捷出行的“双赢”方案。
恳请领导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从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并科学优化16路的运营安排或替代方案,让这条连接我们生活与工作的线路,真正成为一条便捷、可靠、有温度的“便民线”,而非炎炎夏日里市民心中的“痛点”。这不仅是我们的期盼,更是对公交服务“服务大众、方便出行”宗旨的最好践行。
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此信!期盼您的实地考察与切实优化方案!
此致
敬礼!
一位饱受出行困扰的新丰一街普通工薪族 及 众多原16路沿线有同样诉求的市民
2025年7月19日
mobile_fromtype_io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