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朱光潜)

[复制链接]
查看: 198|回复: 1
7白金站友
6284/10000
排名
606
昨日变化

132

主题

709

帖子

6284

积分

白金站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284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1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各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便觉得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改变社会制度。这几个人反应不同,是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比一般人的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气味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就是请伯牙为他弹琴,他也只能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跃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有的人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不至于岑寂,也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用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枯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来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学有一条定律: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条定律在心理学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是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一定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才真觉得苦。对着有趣味的人,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觉得朋友之间的无上至乐。
《读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无感无感
排名
6163
昨日变化

471

主题

96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836
QQ
沙发
发表于 2019-10-25 16:59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真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我要提意见!
© 2022-2023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3319号-5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