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心声】
在医养中心吃得好、住得好
“儿子住进医养中心,吃得好、住得好,我放心!”5月7日,在马村区待王街道待王医养中心,说起近一个月来儿子受到的悉心照顾,71岁的西待王村贫困户赵成先连声夸赞。
赵成先家总共有4口人,他的儿子因车祸成了重度残疾人,小孙女正在上学,家里只能依靠他们老两口种地维持生计。“儿子不能说话,还经常乱跑。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照顾他成了难题。”让赵成先没想到的是,今年春天,在帮扶干部的介绍下,他带着儿子住进了待王医养中心,并在这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一个月有1000元的收入。这让赵成先一家看到了希望。
【记者调查】
医养中心筑牢贫困兜底保障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重残、重病及患有精神障碍者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2019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强全市贫困兜底线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了“卫健牵头、部门联动、财政保障”的工作机制,制订了《焦作市医养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9—2022)》(试行),明确了医养中心发展的规划布局、发展目标、职责任务、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截至目前,我市已投入资金2亿元,建成医养中心45个,设置医养床位3326张,整合运营资金800万元,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473人(含重度精神残疾人207人)。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市针对医养行业特点,制定完善涉及养老、医疗、康复、护理、心理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健全医养中心日常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医养中心制度建设。
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运营机制。通过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建公助、品牌连锁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丰富我市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医养服务需求。努力打造8家医养中心示范点,引领全市医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聚焦脱贫攻坚,无缝对接老龄社会,延伸医疗服务范围。
今年年底前,全市符合政策的兜底医养人员入住率达到70%;对于不适合集中医养的保障对象,积极主动开展延伸医养服务,打造个性化医养服务方式,解决好失能、失智、重残、重病人员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我市还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乡村广播,制作医养中心公益宣传片、宣传页,开展医养中心开放日活动,邀请有入住意愿的社会医养人员到医养中心参观、试住,消除群众顾虑,体会集中医养的优越性和幸福感,努力做到应住尽住,应医尽医,应养尽养。
【代表委员建议】
让医养中心成为安乐窝
市政协委员龚莲萍说,随着全国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老人的健康保健、疾病防治以及患病老人的看护问题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如果是贫困家庭,这些还将成为家庭沉重的包袱。希望相关部门能将“医”和“养”有效结合,让更多特殊贫困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全面的健康指导和医学救治,让医养中心真正成为老人的安乐窝。
市人大代表闫惠霞说,“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民之所望,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医养中心通过医养结合兜牢民生底线,解决了重要民生问题,可以为特殊贫困群众提供全面的康养服务。医养中心建设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精准之策,为焦作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注入了新元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