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又回来了 带来一波回忆杀
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炖汤、种菜养禽、维修家电……教育部近日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引发社会不小关注,有媒体称“劳动课又回来了”。尤其是“学煮饭”炸上热搜,勾起了“70后”“80后”的“回忆杀”,他们的劳动课是什么?属于“00后”“10后”的劳动课又会是什么样?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70后”“80后”的校园劳动记忆: 周末大扫除、拔草、养蚕
其实,很多人对劳动课并不陌生。就像新华社所说的,“60后”捡粮食、“70后”扫操场、“80后”“90后”做手工……劳动课是不少人学生时代的独特记忆。今天重点说一说“70后”“80后”。 “70后”的宋萍萍记忆最深的是周末大打除,宋萍萍是在市十一中读的初中,每个周五下午,就是全校大扫除,扫地、擦桌算是小意思,最难的是擦玻璃,要爬到凳子上才能够着,所以,当时,擦玻璃的活是高个子同学的“专利”。 宋萍萍告诉记者,当时她刚学了一个词叫做热火朝天,她用热火朝天造句子时,总爱说,我们周末大扫除干得热火朝天,充满欢声笑语。 “当时觉得挺累的,现在觉得是美好的回忆,同学之间的情谊增加了。”宋萍萍说。
同为“70后”的李卫华回忆,他们的劳动课有拔草一项,就是去操场上拔草,当时,同学们也都不娇气,很多人手都划烂了,都不好意思说,包扎一下继续拔。 “80后”的黄艳艳,记得上小学不知是劳动课还是自然课,就是要求学生会养蚕。所以同学们会带蚕宝宝到学校里来,有时上课,也能吃到蚕宝宝吃桑叶的声音,通过养蚕,更理解了《春蚕》那篇课文。
“看到现在的劳动课可以养宠物,那时候我们的宠物就是蚕宝宝了,通过养蚕,看到了什么是破茧成蝶,什么叫蝶变,这一直都激励我像蚕一样勇敢突破自己。”黄艳艳说。 “00后”“10后”: 劳动教育从未远去
其实,我市各中学小学一项重视劳动技能。每年的寒暑假的作业,都有劳动这一项,比如,给父母炒一盘菜、打扫卫生、收拾衣物等。孩子们也都完成的很好,开学后,都会交图片和配上一句文字说明。 很多人说,“00后”“10后”的劳动作业,形式大于内容,其实不然,记者调查了解到,劳动课从未远去。 今年春季开学,记者在解放区学生路小学看到,很多学生是带着自制的灯笼、冰墩墩来到学校,这不也是劳动课? 今年“五一”期间,该校布置了花样劳动课,择菜、叠被子、创意水果拼盘等。 上周,在马村区张弓学校,学生们在学校的“红领巾开心农场”,和老师一起认识“稻椒黍麦”,2021年4月,张弓学校在校园里建成了由党员示范田、教师示范田、班级劳动基地三部分组成的“红领巾开心农场”,师生们利用劳动课及课余时间在“红领巾开心农场”进行劳动教育实践,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欣赏劳动的成果、体验收获的快乐。 在沁阳市十五中学,这里的党员老师要和学生一起打扫厕所、扫楼梯,这一劳动习惯,已坚持了很多年,家长和学生都很支持,通过劳动,孩子们懂得幸福、整洁都需要自己创造和奋斗的道理。 对于今年秋季劳动课成独立课,家长和学生都表示非常期待,大家纷纷表示,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十指不沾阳春水,双足免踏土尘埃的孩子太多了,加强劳动教育实在太有必要。 不少老师表示,劳动也许有着辛苦和劳累,但也有满满的乐趣和回忆,有流汗的快乐和充实,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生存技能,这种劳动的幸福和快乐,不应被“剥夺”。一定要让孩子“亲力亲为”。 来源: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文 杨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