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理论上看“上火”是人身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感受外邪,或者人体机能活动亢奋,就会出现阳盛阴衰的情况。上火有各种各样的症状,一般都表现在脸部比较多,可能会引起鼻腔干热、口干舌燥、咳嗽咽痛、两眼红赤、流鼻血、牙痛、长痘痘、失眠多梦等。人体的每个部位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所以身体各个部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下面让我们泰斗中医院的专家来教你分辨自己上的究竟是哪种火。 咳嗽声音大一般是肺火 泰斗中医院的专家把肺火也称为肺热,受到风寒或者淋到了雨很容易上这种火。身体好的、阳气盛的人,感染风寒后,越容易淤结在体内,导致上火。如果上了肺火,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咳嗽,而且声音较大。实火的人往往气喘,呼吸声很粗,吐的痰又稠又黄;虚火的人痰比较少,但痰中可能带血丝,而且声音嘶哑,有盗汗,人也会越来越瘦。 夏天容易上胃火 中医认为胃火属于脏腑之火中唯一的腑火,主要由三个原因引起: 一是吃得过于辛辣、湿热。像羊肉、狗肉等大鱼大肉吃多了就会产生湿热。二是肝火犯胃。由情绪引起的火,容易造成肝胃不和,所以有些人一生气就胃疼。三是热邪犯胃,热得过度称为“邪”,这种上火在夏天更容易犯。 从牙龈肿痛中可判断胃火。此外,有了胃火,人可能吃得更多。《黄帝内经》里有句话:“热能消谷”,意思是说有胃火,人总觉得饿。胃脘疼也是上胃火的一个重要症状,而且不能用手按,越按越疼。 生气容易上肝火 很多人上了肝火后,有个共同点,就是特别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的火气。这样子的人,被大家称为“肝火旺”。泰斗中医院的专家调查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女性,这也和女性的性格特点有关。此外,外感火热之邪,也容易上肝火。比如春天,肝脏容易受到风热之邪的侵犯,引起上火;夏天和冬天则分别有暑热和寒邪侵犯。通常来讲,目赤肿痛是肝火。细分的话,肝火又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由情绪引起的,一般偏虚火,主要症状是: 头晕耳鸣、舌苔少而红、嗓子干却不太想喝水。实火的表现则是:口苦咽干,总想喝水。 大补多了会上心火 中医讲究喜怒伤心,有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范进中举”导致 “喜伤心”。相反,忧伤和激烈的情绪刺激,也会导致心火。另外,天气炎热和过食辛热的食物,如香菜、花椒、辣椒、芥末等,容易上心火。还有人鹿茸、人参等温热的补品吃得过多,都会导致心火。 口舌生疮可作为判断心火的标志。实火的突出表现是面色发红,总觉得浑身发热。人还容易心烦,口渴,口舌溃烂,舌尖发红,失眠等。平时可以吃点芦根和带芯的莲子,清心泻火。由阴虚导致的心火旺,症状则有所不同,主要是心悸、感觉心跳得很不舒服,平时会有盗汗,颧骨发红,舌红少津。 所有的肾火都是虚火 肾阴虚会引起肾火,所以没有实火,全部为虚火。主要症状是脱发、腰酸疼、咽干口燥、眩晕耳鸣、失眠健忘等,如果是女性就有可能导致闭经。泰斗中医院的专家建议,要想把肾火降下来,最好的办法是滋阴补肾,平常可以吃点甲鱼、牡蛎,或者用太子参进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