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晚报
唐代胡腾舞木俑9月份“舞”到沙特
其和届时同到沙特参展的
汉代四层通体彩绘陶仓楼均收藏于市博物馆
9月份,市博物馆的一组唐代胡腾舞木俑(5件)将“舞”到沙特阿拉伯,参加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中华文物瑰宝展”。届时,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座汉代四层通体彩绘陶仓楼也将参加该展览。 昨日,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汉代四层通体彩绘陶仓楼为该馆“镇馆之宝”,2017年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完成彩绘保护工作。汉代四层通体彩绘陶仓楼墙体上彩绘的青龙、白虎、渔民、祥云、仕女等图案色彩艳丽、非常漂亮。5件唐代胡腾舞木俑上涂有**,施以黑彩,舞者头戴螺旋毡帽,姿态各异,定格了胡腾舞的精彩瞬间。 胡腾舞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男子独舞,流行于北朝至唐代,当时深得中原贵族赏识,风靡一时,其特点是刚毅奔放、诙谐有趣。史载,唐代“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是个大胖子,但擅长跳胡腾舞。唐代胡腾舞木俑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友好交流的佐证,此次赴沙特展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目前,6件文物的基本信息已上报省文物局,安全评估工作已经完成。8月1日、2日,该馆工作人员又测量了汉代四层通体彩绘陶仓楼各个部件的尺寸。为了文物的安全,下一步,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将为它们定制专用箱。9月,这些文物将飞赴沙特参展,让海外观众了解中国的灿烂文明。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 实习生 张真 报道 图片均由市博物馆提供 省运会社会组太极拳比赛落幕 焦作队总成绩全省第一 昨日,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社会组太极拳比赛于8月4日结束,由业余选手组成的焦作队力压郑州队、洛阳队,捧回了14个单项一等奖,总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尽显太极圣地在此项目上的优势。 据市武术协会主席张治远介绍,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社会组太极拳比赛在周口市举行,为期4天。比赛分为两个年龄组,一个是22岁以上组,另一个是40岁以上组。我市派出10名选手参赛,全部是业余选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是河南理工大学的学生吉鹏飞,年龄最大的是70岁的刘秋堂。10名选手分别参加了陈式太极拳规定套路、陈式太极剑、集体项目的比赛。最终,我市选手夺得14个单项一等奖、6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以及集体一等奖。最让张治远印象深刻的队员是刘秋堂,一头白发的他在比赛中格外显眼,很好地完成了比赛,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不少观众说,刘秋堂年纪那么大了,打拳水平还那么高,我们应向他学习,加入习练太极拳的队伍中,练就好身体。另外,我市的石玉红技高一筹,取得了两个一等奖。 张治远说,上届省运会,焦作队在社会组太极拳比赛中取得了8个一等奖,这届的成绩好于上届,这和选手们的辛勤付出分不开。选手谷慧玲说,大家顶着酷暑训练、比赛,有的还带着伤病,最终为焦作争得荣誉,他们都很自豪。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 实习生 张真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