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辅导] 期中考试后该怎么调整学习?想提升的看过来......

[复制链接]
查看: 1056|回复: 0
7白金站友
1637/10000

65

主题

59

帖子

1637

积分

白金站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37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10: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考试是帮助孩子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查补自己学习中的错误。

家长和孩子不应该只盯着成绩,要正确面对每一次考试所反映的学习问题,才不会错失每一次最佳的提升机会。

当前正是期中考试季,今天为大家分享下孩子在期中考试后该如何调整反思,帮孩子找到学习上的改进点,让下半程的学习更轻松。

反思学习习惯,找到学习不足

01

自学预习的习惯
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
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就学习过程而言,老师只是引路人,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02

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
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
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效果也不好。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汇总复习一下。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03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

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04

专心上课的习惯
课堂学习是获得各科知识的主要途径,
能上好课,你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05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
“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
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


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

06

善于提问的习惯
积极提出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
问同学,问家长。


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07

认真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有的同学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差,或是应付家长。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

08

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
错解根源是什么?
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09

切磋琢磨的习惯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学记》


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

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一样,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10

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要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

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

考试后的总结反思是为了找出学习问题、发现改进点、确立新目标。只有从中找出不足并持续改进,才能让孩子在下一阶段的提升学习中不留遗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无感无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我要提意见!
© 2022-2023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3319号-5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