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区环南一小语文教师褚晓珊的认知里,一方讲桌就是一个世界。
她从不看重当下成绩,却屡次获得区教育质量突出贡献奖;她从不争取任何荣誉,但每走过一个地方总是收获累累硕果。
褚晓珊是“双减”工作的先行者。从教24年来,她从不拖堂,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超过15分钟。不管教什么样的班级,她的目光总是透过讲桌看向孩子的未来,给予其童年丰富的滋养。
褚晓珊曾给家长一个郑重承诺:“学习交给我,孩子不用上辅导班。”她带着孩子们冲出被禁锢的童年,以自己的方式守护孩子们的快乐:作业少点再少点,自由多点再多点。
褚晓珊专注课堂,但她的课堂从不止于教室。春暖花开,大自然就是课堂,嗅一嗅花香,听一听鸟鸣,到大自然中去赛跑,是她布置的作业;隆冬时节,门前的白玉兰就是她的教材,和孩子们一起仰望冬天里那黯淡的绿,品味生命遭遇严寒时的那分倔强,是她布置的作业……
褚晓珊的教育智慧来源于书本,她的诗意气质扎根于阅读。她和她的书如影随形,书是家里最富丽堂皇的“装饰”。深厚的阅读积淀一次次内化为她和文本、学生碰撞的火花;语文的核心素养与人格形成同时绽放于她的课堂。于是,40分钟的课堂激情飞扬、诗意盎然。
作为随军家属,褚晓珊曾3次调动工作,屡接因多种原因而走得较慢的班级。孩子们最怕作文,而她最擅长从作文中寻找突破。从扶着孩子们慢慢行走在作文的路上,到最后放手,孩子们的作文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写作逐渐成为孩子们所擅长的语文学习。作文的飞跃在不经意间让孩子们的成绩稳步提升,曾经走得较慢的班级,在当年的质量抽测中位列全区榜首。
别人眼中“不堪”的孩子,褚晓珊却能看到希望。她比家长更能看到孩子成长中的困境。她教孩子心无旁骛地玩,释放压力;她关注孩子心理脆弱的地方,好让他们慢慢走出恐惧,走到人群中去。
然而,褚晓珊又是严厉的。遵守纪律,守护规则,她绝不放任一个孩子。她说,她想让她的孩子们有所敬畏,她想让她的孩子们知道遵守规则,才能更充分地享受自由。
“教育是安静而有光芒的。”褚晓珊坚定地认为,教育应该是让少部分孩子拥有力量后不会止步,依然努力向善向上;教育应该是让更多的孩子在平凡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于是,在这样的信念中,在三尺讲台上:一方讲桌就是一世界。这世界中没有喧嚣,没有光环,只有平凡,却有绽放。
褚晓珊说,在环南一小,像她这样默默奉献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坚守着教育的初心与梦想,矢志不移地行走在“双减”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