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言培训] 易经入门概述讲解

[复制链接]
查看: 259|回复: 0
排名
3072
昨日变化

46

主题

34

帖子

77

积分

初级站友

Rank: 2

积分
77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11: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易经入门概述讲解
   一、《易经》名字简释:
   易的释义:基本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
   经的释义,也为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董易奇老师表示涉及三项内容:哲学、修行学、占卜学,但实际上涉及了六项内容:科学、数学、逻辑学、哲学、修行学、占卜学。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二、《易经》的产生和发展变化:
   历史传说中,有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周易(所以《易经》又被称为《周易》)、孔子修易之说,神话传说中又有连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传易等说法。因其年代久远,道、儒、术三教理解有不同,至今关于易如何产生及发展说法不一。从继承较好的道教及术数派来看,基本有天书神授之意。
   综合来说,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或神人)根据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其中,经上古圣人(或连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时期集大成,作成《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观察大自然(天道、社会的发展)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藏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发生变化,文王对易经进行了演绎发展,而名周易(周义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到孔子时,其所增修易偏重于义理(哲学)。
  湖北天星观出土战国楚墓竹简,传说中的《归藏》出土,但是还未整理出来
   《连山》不传。
易经来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用来占筮的书,一般称为《周易》。在《左传》中已有《周易》的记载,如《左传·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左传·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说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目前,对《周易》成书的时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成于西周前期之说为大多数所接受。
   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说法颇多,如,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认为《周易》的“周”字是朝代的名称。
   而《周易》的“易”字解释则更为纷繁。
   一说:“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晶月为易,刚柔相当。”
   一说:“易 ,飞鸟形象也。”
   一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日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清代陈则震著《周易浅述》,将“易”的定义归之为二:
   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曰: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无论何种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则是不会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称为“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八卦符号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五行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易经入门概述讲解内容根据张成老师易经应用智慧内容整理而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无感无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我要提意见!
© 2022-2023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3319号-5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