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伤我的心 发表于 2018-4-17 15:29
苏联对阵德国的战争态势分析:
1.双方战力对比:(须知:德国此时还同时对阵英国)
中国对阵日本的战争态势分析:
1.双方战力对比:
中国战力:总兵力202万人,另有后备兵源50万人(中国那时还没有预备役),共计252万人。坦克数量极其有限。大炮800门,飞机305架(其中还有一些运输机,教练机),战舰总吨位6万吨。
日本战力:总兵力56万人,另有预备役400万人,共计456万人。坦克装甲车1236辆,大炮6000多门,飞机2000架(其中战机1443架),战舰总吨位1400万吨。
2.续战能力情况对比:中国仅仅能够自造步枪机枪和最大75口径的火炮,大量重武器完全依赖外援。日本能够生产战争需要的所有武器装备。日本生产坦克330辆/年,生产大炮744门/年,生产战机1580架/年,生产战舰52422吨/年。显然日本的续战能力要远远高于中国。中国如果得不到外援,战场的武器装备情况将每况愈下,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
3. 日本仗恃其强大的战力,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当时,一些西方国家评估:按照中日战力对比情况,中日战争一旦全面爆发,最快一个月,最慢6个月,中国就会失去一切作战能力,而不得不向日本无条件投降。难怪日本会狂妄的叫嚣要三个月灭亡中国。1937年底,日军陆军共24个师团,除留守本土2个师团,侵略镇压朝鲜使用1个师团外,其余21个师团的兵力全部出动用来全力进攻中国。由于中国的顽强抗战,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变成了它们陷入持久抗战泥潭不能自拔的可怕梦魇。日本看21个师团根本无法打败中国,就不得不又扩军10个师团。1938年底日军总计34个陆军师团,只在本土留下了区区1个师团,使用1个师团镇压朝鲜,其余32个师团全部用来全力进攻中国。可以说日本是打急了眼,急于尽快结束拖耗日本发展的这场战争。它倾巢出动,使尽了浑身解数妄图一举打败中国,竟至连看家护院都顾不得了!(不知道有些中国人怎么会产生‘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没有用全力进攻中国’的错误看法?)就是在日军的全力进攻面前,中国军民顽强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消耗了大量的日军兵力,使日军的进攻大受挫折。1937年7月7日—1938年底中国军民歼灭日军30多万人,加上患病失去战斗力的日军,中国抗战造成近40万日军丧失了作战能力(这是1937年初日本总兵力的近一倍半)。侵华日军的巨大伤亡和兵力的逐渐分散使日军的进攻能力大大降低。武汉会战以后百万日军的进攻势头被中国军民遏止,1938年底中国的抗日战争由被动防御转入了与日本的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尽快打败中国,跳出战争泥潭的美梦完全化为了泡影!日本之后不得不又连年增兵,日本陷入了遥遥无期的持久僵持的消耗战之中。
4. 日本看光靠硬的一手不行,就企望通过软的一手来达到结束战争的目的。日本先是在1939年近卫文磨第一次声明中坚持不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为谈判对象,言下之意是愿意同蒋介石下台后的国民政府谈判停战。妄图逼迫坚持抗战的蒋介石下台,给日本一个体面的停战借口。之后,日本又一再退让,1940年的两次近卫文磨声明,同意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谈判,同意废除日本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无条件撤出侵华日军,日本唯一要保留的就是坚持保留伪满洲国。这些停战条件蒋介石都没有答应!日本妄想尽快体面的结束这场严重拖耗日本发展的战争的梦想化成了泡影!
如果没有后来的美国参战,中国会是一个什么结果?毫无疑问,战争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中国的抗战局面将更加艰难!其最后局面无法预测。但是,最不济的结果却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中国同意与日本停战,中国的地图上的牡丹花少了左上角一大块。就像现在少了外蒙古一大块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