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0.36][size=0.36]《腾飞》的故事
[size=0.36]张福海
[size=0.36]《腾飞》35岁了。
[size=0.36]它生在改革开放初,伴着改革开放长,是新中国第一座见诸报端的大型非具像锻铜雕塑。
[size=0.36]它是作者和焦作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更是焦作人通力协作无私奉献的丰碑!
[size=0.36]它见证了焦作人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解放思想、艰苦奋斗、把一个曾经的工业小城建成花园都市的历程,见证了焦作人民由封闭到开放并用开放精神改变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
[size=0.36]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联合国对 172个国家首都城市雕塑进行评价,北京排在倒数笫二。因此,1982年国务院指示文化部、城建部及全国文联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在城市建设中搞好城市雕塑工作。
[size=0.36]1984年 12月 26日上午,市文化局办公室通知我:晚上八点到市宾馆八号楼参加会议。 我准时走进了八号楼。市委书记武守泉,市长范钦臣,副书记黄振英,副市长张汉英先我而至,会议室里烟雾迷漫,表明领导已开会多时。
[size=0.36]张汉英副市长简明扼要向我传达:为营造改革开放振兴焦作的思想氛围和提升城市文明品位,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中心修建两座大型雕塑。一曰《腾飞》、一曰《开拓》。先塑《腾飞》。地址选在南口街心广场(即现在腾飞的位置)。
[size=0.36]我问艺术提前量多少年?领导们议论说:“要有时代感,总不能我们这一代还没走就过时吧?50年不落后!”
[size=0.36]“名曰《腾飞》,50年不落后”。是市领导交给我修建当时全国笫一座大型雕塑的全部指示。至于如何“腾飞”如何“五十年不落后”没人能说清楚,却又是我必须去完成的使命。
[size=0.36]我从学习入手,将当时能够收集到的国内外雕塑图片、画报、书刊杂志以及在书店里能够买到的雕塑出版物收拢起来开始填鸭式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世界雕塑在主题陈述,工艺制作诸多方面已然发展到无方无圆、无规无矩的境界,完全突破了“具像”的桎梏。如果我们修建雕塑要迎接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要50年不落后,必须摆脱传统思维才有可能。
[size=0.36]按照学到的知识,我对雕塑落址进行勘测。测量了南口广场大致面积,访问了城市规划设计院对南口广场的规划,然后初步设定雕塑高为 15米。
[size=0.36]我找到河南省城市雕塑办公室王今栋主任,介绍了焦作拟搞大型城市雕塑的意图以及雕塑命题、体量、环境背景等情况,请求帮助设计。
[size=0.36]王今栋主任亲率17名雕塑家来焦实地戡测,一个月后设计出 17具雕塑小样。
[size=0.36]小样被陈列在城市规划设计院三楼大会议室。首先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参观评议,然后由市文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议,同时对社会开放,邀请各界人士参观评议,经过半个月的评审,最终选定了由雕塑家杨奇瑞设计的小样原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充满活力和智慧的没计。
[size=0.36]焦作人的审美能力是一流的。由全市人民敲定的小样在表现“腾飞”这个命题上具有很好的潜质。
[size=0.36]小样放大成为实体雕塑,可以应用多种材质,究竟用什么材质?我与作者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依据作品的风格、器质以及财政予算等综合考量,对可能应用的材质如混凝土、石材、铸铁、铸铜、锻铜、不绣钢一一进行分析研究,最终选定了锻铜。
[size=0.36]锻铜怎么做?谁来做?放在当下只是一件普通工程而已,但在当时,制作一座 15米高的锻铜雕塑却是一个不小的课题。
[size=0.36]锻铜,应该归类机械行业。我下工厂走访。制修厂,液压厂,起重厂等等,拜访了多位工程师。而我拜访的这些工程师要么说没见过,要么说搞不了。看着我着急上火的样子一位工程师向我推荐说:你可以找一找矿山机械厂的刘宝生总工,说不定他有办法。
[size=0.36]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刘工。听我详细说明来意后,刘工当即爽朗的说:“没问题,可以做!”哎呀,我顿有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
[size=0.36]相见恨晚,我们促膝长谈:谈工艺流程,谈原材料,谈抗雪压,谈抗风、抗雨……。半个月后他请我过去看抗风、抗雪压值以及原材料概算,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size=0.36]黄河邙山游览区有一所雕塑工作室,有放大间,省会的雕塑家们工作起来也方便。《腾飞》的放大样便在这里实施。
[size=0.36]大样是确定雕塑最终形象的关键。为了50年不落后。我与雕塑家反复商讨:让雕塑通过变形获得一定现代感。同时要考虑到群众的承受力,变形的限度是让群众能够看得出来是一匹健硕的马,上面站着一个朝气蓬勃阳刚健美的青年,呐喊着呼啸而上。
[size=0.36]为了让《腾飞》能“飞”起来,具有轻灵向上的飞升感。我反复强调要“瘦”,要“瘦”,要“瘦”。由“瘦”而赋能雕塑的健美轻灵是其外在美的主要特征。
[size=0.36]令人遗憾的是,原来要求为15米高的雕塑,由于放大间高度不足无法按照要求尺寸放大而被降低为13米。从广场看起来气势略显不足。
[size=0.36]1985年9月副市长张汉英亲临邙山游览区进行审核,对《腾飞》大样予以确认。
[size=0.36]放大样期间根据刘工的设计要求 ,市政府商请省人民政府从洛阳国库调拨黄铜板1.2吨。
[size=0.36]制作好的模具摆满制作大厅,市政府协调我市驻军汽车团派出五辆大卡车赴邙山游览区执行任务,当时黄河桥为单行道,两岸轮替放行,守桥执勤人员看到军车优先放行,所以当天便完成了任务。这在当时也诚属不易。
[size=0.36]由于锻铜工艺唯刘宝森总工可以指导实施,所以模具完成以后的金属工艺全部落在了焦作矿山机械厂。
[size=0.36]市长范钦臣亲赴矿山厂进行协调。厂长当即抽调一线优秀锻工安排生产,在刘总工的指导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腾飞》主体组装全部完成。矿山机械厂不愧是焦作顶尖大厂,矿山工人不愧是优秀工匠,他们加工的人物、马匹极其精准的还原了雕塑大样的原貌,为焦作地标性城市雕塑奉献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size=0.36]雕塑主体长13米,在当时属大件物品,在交警协助下从矿山厂一路缓缓运到现场。未氧化的铜雕经过抛光后金光闪闪。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光。
[size=0.36]雕塑基座提前两个月前已经浇筑完毕静静的等待着。设计者是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刘竹芗工程师,他说:《腾飞》雕塑动感十足,为与之协调,他将基座设计成水滴型,好像大海里的一朵浪花。陈工的心思没有白费。底座与雕塑主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完美的融为一体。
[size=0.36]为吊装雕塑,从省电建指挥部借来当时焦作仅有的两台20吨吊车。在市建一公司二工区的协助下顺利的完成了吊装工作。
[size=0.36]1986年1月22日上午,天清气朗,艳阳高照。在中央以及省市相关专家领导的参与下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在阳光的照耀下,腾飞熠熠生辉。
[size=0.36]像一切新生事物一样,变形的腾飞最初迎来的并不是鲜花和掌声。人们在认识一座雕塑的初期,更多的是从其长相进行品评:
[size=0.36]“公鸡头,狐狸尾,上面站着一个瘦小鬼,男不男,女不女……。”
[size=0.36]“非驴非马似狐狸……”
[size=0.36]更甚者曰“作者用瘦人瘦马恶毒攻击社会主义…”控告信摆上了我的案头。
[size=0.36]舆论之喧嚣出乎我的意外,我懵了。有半年时间不敢去南北两院走动。我知道几位领导比我承受的压力更大。但是我没有听到任何一位领导对我有一句批评指责。
[size=0.36]戏剧性的一幕在七月份出现了。省里邀请十名港澳记者来河南考察,之前已经考察过洛阳等地来到了焦作。甫下火车乘上大巴进入市区,《腾飞》即迎面而来,看到映入眼帘的雕塑记者们立即叫停。然后纷纷下车围着《腾飞》不停拍照,边拍照边评论说:“不知内地还有这么好的雕塑,理念这么先进,要向世界宣传,焦作很开放,……”陪同考察的市计委主任许竹青同志将此情此景原原本本向市委作了汇报。
[size=0.36]不久,市里召开三级干部扩大会。武守泉书记在会上批评了部分干部思想保守不思进取,不能正确面对新生事物的闭关守旧思想,号召大家解放思想敢想敢干锐意进取。《腾飞》成了当时焦作干部改革开放辞旧迎新的一个触发点。
[size=0.36]武书记最后说:我们的腾飞雕塑港澳记者要向全世界宣传,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宣传?
[size=0.36]很快,焦作日报摄影师和市电视台摄像师出现在雕塑现场。根据平面媒体和影视媒体的不同需求选取了最美的画面和最佳的镜头。
[size=0.36]焦作日报刊眉图片选择了《腾飞》斜侧面,既有图案美更有飞升感,充分展现了“腾飞”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审美能力。
[size=0.36]电视台的摄像师们则充分发挥影视的优势,将场景选在晨曦初现之际。初升朝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将“腾飞”托举在万里碧空之上,若天马行空翱翔蓝天。当太阳升起在雕塑的正上方时。霞光万道光芒四射,构成一幅“日出腾飞”的绝美画卷。当镜头正面俯瞰雕塑时。驭手振臂呐喊的形象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这一刻《腾飞》得到了完美的升华,将象征家乡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主题思想荃释的淋漓尽致。
[size=0.36]不久,归国大使考察团,中南五省宣传部长考察团相继莅焦,从不同角度对《腾飞》给予了高度评价。
[size=0.36]这些评价像一面镜子让焦作人看到了自己的美丽,看到了自己的智慧和信心。
[size=0.36]《腾飞》在焦作人的心目中深深扎了根。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其造成的交通堵塞现像日益严重。进入21世纪后交通主管部门两次三番提岀将《腾飞》挪换位置,搬出道路中心甚至拆除却屡屡受阻,群众不同意!宁愿忍受交通拥堵也不愿意变更。
[size=0.36]2017年8月,在城建和园林部门通力合作下,这个茅盾随着拆除围绕雕塑的花坛,适当扩大雕塑园形基座得到了彻底解决。
[size=0.36]花坛的拆除一下子让道路宽敞了许多,有效的缓解了交通的压力。而园形基座的直径以及高度与雕塑和谐统一,让雕塑的整体美更为丰满。
[size=0.36]基座的改建再一次体现了焦作人民无穷的智慧。
[size=0.36]《腾飞》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修建《腾飞》过程中,焦作人展现出的聪明才智,攻坚克难,友爱协作,无私奉献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透过《鹏飞》将永远启迪和激励着焦作人民奋发向前。
[size=0.36]联系电话:1329838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