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2500字,阅读大约需5分钟
手抖抖,心怦怦,两眼一闭不敢睁,这是很多考生和家长查分的心情。6月25日零时起,高考成绩可以查询;6月26日起,考生可分批次进行网上志愿填报。
高考成绩及批次控制分数线于6月25日向社会公布。
考生可通过以下途径查询本人高考成绩及后续的录取结果等相关信息:
1.网站查询。河南省教育厅网站(http://jyt.henan.gov.cn/)、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haeea.cn)、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http://www.heao.com.cn)、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https://pzwb.haeea.cn/)。
2.省教育考试院通过普通高招考生服务平台只读邮件向考生发送电子成绩单、录取信息以及高招体检报告。
3.“豫事办”小程序查询。考生可在支付宝首页搜索“豫事办”小程序(安卓系统可在应用市场搜索下载“豫事办”APP),进入“高考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服务事项,查询自己的成绩及录取结果。
4.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综合服务大厅查询。
5.招生院校网站亦可查询录取结果。
考生对成绩有疑问的,可于6月27日18:00前持本人准考证向考生所在报名点提交申请,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汇总后报省辖市招生考试机构,逾期不予受理。各级招生考试机构按照要求进行复核,主要检查答题卡信息是否与考生本人一致、是否漏评、小题得分是否漏统、各小题得分合成后是否存在差错,是否与公布的考生成绩一致,不复核评分宽严。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领取成绩复核结果。
以上服务均免费。
网上志愿填报系统于6月26日开通。考生须首先登录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haeea.cn),然后点击首页服务大厅中的“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在登录界面输入考生号、身份证号和报名时的密码登录系统(开通动态密码的考生登录成功后还需输入动态密码)并填报志愿。
1.普通类平行志愿投档办法。
高考成绩总分加上照顾政策分值后生成排序成绩(成绩相同的考生,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听力成绩排序),按排序成绩分科类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然后按位次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从前到后进行检索,一经检索到计划未满额的学校,即向该校投档。
2.艺术类平行志愿投档办法。
(1)艺术本科A、B段:按照院校录取规则,遵照考生所报志愿,分别计算出考生在所报院校的投档排序成绩,根据考生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和对应的投档排序成绩逐一进行检索匹配,一经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且计划未满额的志愿,即进入该志愿拟投档队列;如计划已满额,但考生投档排序成绩高于该志愿拟投档队列中的考生最低分,则进入拟投档队列,同时将最低分考生从拟投档队列中移出,对被移出考生的后续志愿继续检索,直至考生全部志愿检索完毕。当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全部志愿检索完毕后,将已进入拟投档队列的考生电子档案一次性投给招生院校。
(2)艺术类专科:按照我省设定的投档规则,计算出考生投档排序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位,按照位次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志愿一次性投档。
3.体育类平行志愿投档办法。
(1)体育类本科:根据招生院校确定的在我省体育类各专业的投档排序成绩计算办法,按照考生所报志愿,在文化、专业成绩均达到体育本科控制分数线基础上,分别计算出考生在所报院校的投档排序成绩,由计算机根据考生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和对应的投档排序成绩逐一进行检索匹配,一经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且计划未满额的志愿,即进入该志愿拟投档队列;如计划已满额,但考生投档排序成绩高于该志愿拟投档队列中的考生最低分,则进入拟投档队列,同时将最低分考生从拟投档队列中移出,对被移出考生的后续志愿继续检索,直至考生全部志愿检索完毕。当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志愿全部检索完毕后,将已进入拟投档队列的考生电子档案一次性投给招生院校。
(2)体育类专科:按照我省统一投档排序成绩计算办法,在文化、专业成绩均达到体育专科控制分数线基础上,计算出考生投档排序成绩,将排序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位,按招生院校计划的100%比例,将考生电子档案一次性投给院校。
如何确认自己被正式录取?录取通知书由录取学校根据省教育考试院核准备案的录取考生名册发放。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应通过第一条所述查询途径确认。
你高考查分啥心情 你还记得高考查分那天的心情吗 欢迎留言
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开始
教育部今日发布最新提醒:
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请考生综合参考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这里,梳理汇总了近年来一些虚假诈骗案例,将其形式特点公布于众,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虚假宣传拥有所谓“内部信息”。某网站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等等。事实上,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并不存在市面上的咨询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信息”。 ——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某咨询机构打出广告,称团队的专家“获得高考志愿规划师认证”“来自著名高校”等。事实上,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可能报错志愿。 ——咨询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有的机构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但实际上为提高所谓的志愿填报成功率,鼓动考生填报较低分数即可录取的高校或专业,损害考生的正当权益。 ——假借咨询服务名义进行诈骗。有的“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有的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交学费;还有的机构要求考生填写许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者发送带有木马的链接,造成个人隐私信息外泄。
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 要积极为考生提供 志愿填报咨询等公共服务 深入实施“2022高考护航行动” ↓↓↓ ——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教育部已协调相关互联网平台对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属地高校注册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等在互联网上进行统一权威标识,以便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识别,获取正规的招生政策和服务信息。
——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五个一”活动。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要精心组织实施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活动。同时,要积极运用有关互联网平台,组织高校开展线上高考咨询服务。
——举办“2022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6月22日~28日,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将举办“2022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各高校将通过文字问答、视频直播两种方式为广大考生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各地教育部门、考试机构和高校也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多方式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政策解读、参考信息和咨询指导。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 报道综合:教育部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