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两会进行时,建言献策,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大到国家规划、小到柴米油盐,各方建言纷至沓来。我们采访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两会声音!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邹彬,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管理员
![]()
我是邹彬,
来自湖南的95后建筑产业工人,
我最大的本领就是用泥刀砌墙。 2015年,我凭借娴熟的技术,
花了22个小时,
完成3个砌筑作品。
在26个国家参赛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
赢得了第一块属于中国人的奖牌。 我作为湖南代表团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
带着新时代建筑产业和广大建筑产业工人的期望,
来到了首都北京。 我出身于“砌墙世家”,
年仅16岁时,
就从外公、舅舅、父亲手中,
接过砌墙的家伙什,
终日在工地里与砂石泥浆为伴。 2016年11月4日,邹彬在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参加砌筑工决赛。本人供图 建筑工人不是一个吃香的行业,
工作性质导致了居无定所,
工作环境也不如人意。
炎热的夏天,
身上的衣服总被汗水浸湿,
从头到脚,
都有建筑材料的痕迹和气味,
走在路上,被别人嫌弃,
那种感觉特别不舒服。 那时我就感觉,
大家好像都不愿意做这一行,
觉得做这行不会有大出息。
所以,我必须要把这一行做到极致,
我得证明给他们看,
也要证明给自己看。 2016年11月4日,邹彬在参加砌筑工决赛时细心打磨作品。本人供图 于是,我下定决心,
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在中建五局、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
和长沙建筑工程学校长期锻炼和专业系统集中培训下,
我的技术获得长足的进步,
一面12平方米的墙,
其他工友们得花一天的时间砌好,
我只要半天。
技术过硬了,时间节省了,
工作机会更多了,
我明白了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我从心底感激企业和学校的培养。 2015年8月,邹彬前往巴西圣保罗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砌筑项目的优胜奖,也实现了中国在砌筑项目上零的突破。图为邹彬参赛作品之一。本人供图 然而,
在提倡“工匠精神”的今天,
建筑行业的相关培训依然无法满足需求,
广大工友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素质, 我希望,国家着力加强
对新时期建筑行业工人的培养。
我和同行们,
将努力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主力军,
更好地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正在认真工作的邹彬。本人供图 建筑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集中涌现出了许多新材料、新技术,如何让工友们赶上新时代的发展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希望国家、社会、企业等各方都能更多地关心关注建筑产业工人群体,为培养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创造条件。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建议: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好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要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制度化的技能人才薪酬体系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到高级技师等相对应的薪酬体系,使他们获得合理的报酬,在努力构建高素质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的同时,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产业工人,鼓励学技术、提技能的良好氛围,扭转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 二是要完善建筑产业工人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要关注他们的思想问题,将建筑产业工人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和生活服务等结合起来,强化他们转型意识,进一步缩小产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差距,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就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产业大军。(中国青年网记者杨月 实习记者范竹君 胡云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