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舆情简介
这两天,突然大量关于碧桂园的负面内容充斥了网络。老断通过搜狗搜索了微信公众号,以“碧桂园全国沦陷”为关键字的搜索,搜索结果达468条结果。其中不仅包括各地市公众号,而且包括一些阅读量10万+的大号。百度追踪则发现,这类内容多出现在各地市论坛和各大平台的自媒体号。其中,阅读量最高的为搜狐房产,在6月19日发布后,阅读量已达65万次。
二、舆情追踪
通过追根溯源,老断终于发现:此次舆情的集中出现,有两个明显特征:
第一,近期九成以上的舆情,标题使用的系2015年11月25日中国经济网发布的题为《碧桂园质量门引发业主维权潮,6省13地项目全沦陷》的文章。同时期发布的,还有中国新闻网、中国质量新闻网、新浪财经等全国媒体均进行了转发。甚至中国房地产协会官方网站“中房网”都进行了转载。这说明,此次舆情,并非空穴来风,但也并非真正的“新”闻。
第二,此次舆情爆发,所使用的图片和内容90%以上高度相似。甚至连图片排列顺序都一样。这说明,此次舆情,乃是一次成稿并发布后,经多方转载而形成。根据内容追踪,老断最早追踪到了今年4月6号在“安丘吧”发布的该文。但是有意思的是,上面的图片,除了一个“乐居”的水印外,竟然还有一个名为“魅力焦作”的水印。
舆情高潮最后一张图片
在2015年首次碧桂园舆情出现,到最近再次出现新一波舆情,中间也不断有碧桂园的负面出现(如今年4月13日微信公众平台“房地产圈”原创文章《生死不进碧桂园》)。只不过只是零星的负面文章而已,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舆情。
三、舆情分析
综合上述判断,老断认为:2015年11月,碧桂园曾爆发一次包括新浪、中新网,甚至中国房地产协会官网参与在内的集中舆情。此次舆情的爆发,只是三年前舆情的延续而已。
而此次在全国内形成如此大的舆情,老断认为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是人们对高房价的厌恶。目前全国一流的房企不少,近两年来,随着一二线城市的限购,他们从一二线城市向中小城市做战略转移,直接推高了这些中小城市的房价----以焦作为例,如不出意外,碧桂园将是首个冲刺房价过万元的项目。因此很容易导致当地群众反感。
第二个是人们对房屋质量的担忧。近年来,关于房价质量的投诉一直不断,早已见怪不怪。这种见怪不怪并不是人们对房地产项目质量就漠不关心,而是一种“小胳膊扭不过大腿”的憋屈与无奈。所以一旦有机会,便想爆发式发泄。
第三个则是碧桂园的问题。据媒体披露,碧桂园素以强调“高周转”为名。曾一周之内连发三份由总裁莫斌签署的内部文件,要求提高加大三四五线城市项目周转速度、报建速度、供货速度。在这种政策下,近年来碧桂园发生了飞速发展。但是,随着一些项目出现问题,累积起来就成了大问题。
其中,第三项中,碧桂园各地方出现的问题一旦被人串连起来,则很容易形成一个吸引眼球的大问题(如此次舆情所描述的情况)。再和人们的厌恶、担忧叠加,加上互联网媒体的裂变式传播,则很容易随时爆发。
四、感悟
在高房价的今天,房地产是个敏感的话题。人们期待住上好房子宁可多花些钱买名企的盘,不仅仅是因为地段等原因,更是因为对名企有着更高的期待,包括房屋质量。同时,作为名企,既然依靠品牌凝聚了用户,也卖上了高一个等级的价格、取得了品牌附加值,那么,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不负用户重肓,才是真正的好。----一句话,你依靠品牌卖了好价钱,就应该让品牌价值物有所值。可能,这才是唯一正确的公关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