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博爱县磨头镇西北的狮口村,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村。 相传,这个位于沁水之滨、丹水河畔的村庄曾竹林深深,一派江南景象。著名的词牌名《沁园春》在此创作,不少文人墨客曾在这片竹林里留下了不朽的吟咏。 如今,狮口村环境美了,村民钱包鼓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 干净的墙面,美观的文化墙,如今的狮口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狮口村人并没有牢牢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由于人多地少、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导致村集体经济薄弱,这里成了省级贫困村,全村187户754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50户233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市政府办公室结对帮扶狮口村,驻村工作队来到村里。从此,狮口村的脱贫路上有了带头人。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会成员同心协力,共同奏响了“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改造提升”的精准扶贫“三部曲”。 10月10日,秋日的阳光格外灿烂。在狮口村的粮库,金灿灿的玉米粒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粮库院内,一袋袋小麦种子和化肥整齐地堆放着,几名村民正在对耕地的机器进行维护。 “我把土地流转给了村集体,不仅每年能拿分红,还能到村集体打工挣钱,一个月工资有2000多元呢。”贫困户胡给斗乐呵呵地说。 贫困户胡增贝今年养了10余只羊,预计年收入将达1万元。 在扶贫车间,工人正在加工服装。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在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下,狮口村摸索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扶贫、扶贫车间+扶贫、光伏产业+扶贫、电商产业+扶贫、特色技能培训+扶贫的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狮口村成立了村集体所有的醒狮农业发展公司,公司年粮食收入70余万元。今年下半年,该公司扩大规模,新增加流转土地260亩,预计明年可实现粮食收入100余万元。 在狮口村,村民不仅可以靠地增收,设在村里的扶贫车间也是增收的好途径。今年国庆假期,新的大型标准化扶贫车间建成投用,50余名贫困人员到车间就业,预计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 产业扶贫是持续鼓起群众“钱袋子”的有效途径。2016年,狮口村有12户59人实现脱贫;2017年,该村有34户159人实现脱贫,正式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全面小康不仅要让乡亲们的钱包鼓起来,还要让村庄美起来、村民乐起来。 这两年,为了打造美丽乡村,驻村工作队可没少费心。在驻村第一书记张文东的带领下,全村种植了2000多株苗木和树木,对村内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对全村街巷和进出村道路进行平整、硬化,对村内主要街道墙面进行粉饰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生活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今年9月下旬,狮口村启动了旱厕改造工程,这也是全市首个进行旱厕改造的试点村。改造完成后,这个影响村民生活的老大难问题将得到解决。不仅如此,狮口村大舞台建设、燃气进村入户、新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都是今年驻村工作队为狮口村办的民生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