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把救命药变成致命药!来自儿科医生的呐喊

[复制链接]
查看: 261|回复: 0
4高级站友
403/500
排名
888
昨日变化

92

主题

91

帖子

403

积分

高级站友

Rank: 4

积分
403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15: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天晚上,一位家长急匆匆的抱着一个孩子跑来诊室,孩子正在发烧。仔细询问后,家长说孩子 14 个月,流鼻涕、咳嗽已经 4天,第一天因为发烧就用了阿奇霉素口服 3 天,体温很快褪去,但清鼻涕和咳嗽迟迟不见好转,晚上又开始烧起来。诊断后,才知道哥哥患有过敏性鼻炎,家长认为俩孩子症状一致,把药给弟弟用了,反复不见效,这才带来医院。我心里庆幸,这孩子目前暂时并未因为错误用药造成明显的状况。但是,不得不对现今家长用药的大胆感到恐慌。

这并不是个案,给儿童错误用药的案例,比比皆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国,同时也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有媒体报道“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人,占耳聋儿童总数的30%~40%,而一些发达国家却只占0.9%。”抗生素致聋,“感冒药”致肝损害,“退烧药”夺命,”中国儿童患药害苦矣。


“用药靠掰,剂量靠猜”这就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做法!

2015年9月12日,广东8岁男孩感冒,在家长喂食感冒药和消炎药后,病情突然严重,送到医院后,打针,点滴,抗生素联合治疗都无效,最后器官衰竭而死。尸检报告表明,男孩感染了两种以上的耐药菌,即超级细菌。



2014年3月19日,杭州12 岁女孩因为上呼吸感染口服安乃近,连续服用 8 片后因为全身不适送医。一周后,小女孩死亡,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湖南5岁男孩,体重 20 kg,不咳嗽不发烧,流清鼻涕大半个月,连吃15天小儿氨酚黄那敏,一次一袋,一日三次,一天摄入的对乙酰氨基酚高达 375 mg,严重超量,导致肝损害。



根据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其中新生儿高达24.4%,分别是成人的2倍和4倍。“用药靠掰,剂量靠猜”这就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做法!殊不知,这样给儿童服用,存在很高的安全隐患!滥用药、用错药、多用药的情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市面上OTC药物,只看效果,不看成分

2016年,国家命令禁止含有“可待因、吗啡”成分的药物给予儿童使用,但是这类药物,却仍在药店显眼的货架上。据知名连锁药店店员反馈,这些中成药仍然是家长主要倾向采购的药物。

含有这类成分的止咳药物品种繁多,成分复杂,我们进行简单的列举,帮助大家辨别。


另外还有一种西药成分——异丙嗪。异丙嗪的副作用更大,可能导致两岁以下的孩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但是它却经常被混在中药止咳药物中使用,最常见的有:伤风止咳糖浆、复方桔梗枇杷糖浆。

除此之外,广为家长使用的退烧药,止咳药物、肠胃药等,都不同程度分别含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儿科医生并非圣人,儿童用药因人而异

OTC药物如果不可靠的话,那么直接上专业的三甲医院,就准没问题了吧?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也必须坦诚,医生在用药时,也难以判断病患的对药物的有效性去到哪里。因此,往往是根据症状及经验进行初步的药物试探,3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的判断。而对于儿童,则需要更严谨的用药考虑了。

同样的药物同样的剂量在不同的儿童身上有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那是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基因,儿童的基因特性决定了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用药效果。例如快速代谢型儿童按正常剂量吃药就好,中间代谢型的儿童则要减少剂量,而弱代谢型的儿童因为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和毒副作用,就避免吃某种药,改换其他药物。另外如果儿童有某种基因缺陷,只要在感冒发烧时用了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会造成“一针致聋”。所以,同一种药物或者相同的用药剂量对某些儿童来说是治病良药,但是对另外一些儿童来说可能就是夺命毒药了!

近年国家推崇精准医疗,越来越多的家长带孩子上医院时,会携带一份对孩子做的儿童用药基因检测,医生可以依据报告中详细指出的各类成分对孩子的作用性,评估个体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针对性地指导用药策略、调整用药剂量,降低药物对儿童的伤害,同时提高治疗效果,进而优化治疗方案,做到因人而异,“量体用药”。

儿童用药基因检测是近年在中国发展很好,技术也完全成熟,但是普及率却并不算太好。而在美国,早在十多年前,新生儿必须进行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以防止因为基因问题而导致儿童发生用药不良反应。

现国内儿童用药基因检测,常规采用的检测方式很简单,仅需要刮取口腔内壁脱落细胞就能检测。比较全面的检测,基本能覆盖70多个基因位点,100种药物,9个药物类别,囊括多种OTC常用药。分别对儿童的药物代谢能力分析、发病原理分析、用药及剂量指导、膳食及其他指导等。

现在国内的药物体系及监管并不够完善,还需要大力度投入宣传及普及。别因为错误用药,花了钱却适得其反害了孩子。儿童生病没有什么比安全痊愈更重要,给孩子健康完善的科学用药建议,做不慌张的父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无感无感
虔修----是沃泰集团响应国家推行健康中国的规划,精心打造的一个大健康项目,依托虔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我要提意见!
© 2022-2023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3319号-5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