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上午,焦作市举行“学党史、办实事”2021年民生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就群众关切的教育民生问题进行了解读。
学生减负: 力争小学生做到“书包不回家”
去年,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焦作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强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负担十条要求》,从10个方面明确要求各学校进一步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健全完善各学科作业布置、批改制度,强化教师面批讲解,坚决制止把家长当成学校“临时工”的行为。
在作业管理“十条要求”的高压态势下,我市学生减负工作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底小学课后服务重启以来,能够做到“书包不回家”或在家一小时内能够完成书面作业的小学生,超过小学在校生人数的40%,得到家长的肯定和好评。
下一步,我市将——
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总量。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力争小学生做到“书包不回家”,还学生以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确保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围绕提质减负增效目标,努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保障课后服务效果,尽量指导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完成书面作业,解决家长辅导作业难题。
强力推进督导检查。市、县两级教育督导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学生减负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及时将检查结果进行全市通报。对学校或教师落实学生减负工作不力的,将影响其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对整改不力、屡查屡犯或性质严重、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将直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学前教育: 今年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园15所
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工程,全市新增公办园121所,公办园学位由1.24万人增至4.23万人,公办学前资源得到较大扩充。
今年计划至少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所,新增学位3510个。特别是备受关注的市实验幼儿园南园项目建设,目前主体已完工,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届时可新增班级15个,新增学位450个,有效缓解新城区幼儿入公办园难问题。
同时,建立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全市共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30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达11.5万人,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80.7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13%。开展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活动,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目前,全市共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3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49所,实现名园带动全覆盖,形成了“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优质教育资源: 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427所
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名带新”模式,实行一体化、互助式、多元化合作办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满足城乡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需求。全市成立义务教育集团99个,辐射带动229所薄弱学校提升发展,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支援,51所城镇优质学校和143所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65所中心学校与168所农村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有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目前,我市“全面改薄”已完美收官,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427所(含教学点),惠及在校学生17.7万人。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项目105所、乡镇寄宿制学校项目20所、薄弱学校改善提升项目225所、校舍维修改造项目77个,有效缓解义务教育“乡村弱”问题。2017至2020年,我市投入资金4.6亿元,规划完成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项目117个。
今年,我市规划了10个项目,目前已开工8个,其中主体完工3个。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督促县市区加快项目进度,保证各类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全市建立集体备课协作组7680多个,城乡中小学教师跨区域、跨校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每年达400余次,农村教师和名师共同备课、共同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方式,建立“1+N”模式同步课堂87个,让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共同聆听名师授课,辐射带动200多所农村薄弱学校提升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截止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共投入1400多万元,为147所学校建成配套“专递课堂”和31所学校配套录播教室,所有开设“专递课堂”学校全部光纤接入网络。今年春季学期,已有5个县(市)区开展“专递课堂”同步教学,有效的解决了部分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开不齐、开不足”课程的问题,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乡村教师: 开通晋升高级职称“绿色通道”
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以来,我市共招聘特岗教师2973名,全部分配到农村30多个乡镇300多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争取专项补助资金3.6亿元,有效缓解了我市山区、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问题。
落实农村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倾斜政策,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开通晋升高级职称“绿色通道”,在农村学校累计从教25年的在岗在编教师,符合申报条件的,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评聘中小学高级教师。去年通过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的农村大龄教师有360人,占申报比例47.74%。
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的“一补两贴”政策,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教龄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乡村教师人均年收入增加1万余元,“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正在形成。
加大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近年来我市共争取省级资金4118.4万元、累计投入资金8千余万元,规划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项目1276套,其中395套被列入2020年省重点民生实事。截止去年年底,已全部建设完成。
今年我市规划建设项目450套,其中134套列入了省民生实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下,我们将大力推动各县(市)区开展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待遇,确保教师能住得下、留得住、教得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