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天在论坛潜水,发现大家都在讨论“焦作大爷当街抡锤砸石墩”这件事,作为一个每天参与城市生活的普通焦作市民,对于这件事我也有几点 看法,虽然不一定正确,但还是想要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分享之前,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先搞清楚。
首先,抡锤砸石墩这个行为背后的目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不管网友们如何猜测,但除非当事人亲自发声,否则所有的猜测都只是猜测,但这位市民的做法,不提倡大家学习。
其次,被网友诟病许久的隔离石墩究竟归谁管?在焦作市市政设施管理所4月23日对论坛网友发布的回帖中,我们可以得知市政管理所负责巡查监管, 市住建局负责维修,所以,这个问题大概算有了答案。
再次,什么情况下需要在人行横道设置隔离桩?为何焦作市区有的路上有隔离桩,有的路上就没有?
最后,隔离桩的选择与设置是否有相关具体标准?比如隔离桩的外形、材质、大小;还有隔离桩之间的间距标准等等。
如果上面几个问题能有答案,其实关于隔离桩的讨论声尤其是吐槽声会小很多。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规定,分隔柱的间距宜为1.3m~1.5m。焦作街头的一些隔离桩,尤其是人民路上的,设置的间距完全 不符合这个标准。在网友抡锤砸石墩的人民路上,隔离桩设置的那叫一个随意,间距小不说,在一些十字路口,所有的人行横道入口处都安装了隔离 ,尤其是大爷抡锤的位置,如果想要骑三轮车从政一街过到人民路上的非机动车道,因为隔离桩的阻挡,如果不在快车道上骑行一段,是根本无法通 行的。
如果说隔离桩的设置是为了车辆在非机动车道上违规停放或占道行驶,那交通管理部门的抓拍系统完全可以拍到这些违法车辆啊,为何还有多此一举 呢?焦作很多道路没有安装隔离桩,日常通行也未见受到影响。
当然,对于隔离桩,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一无是处,毕竟它确实降低了非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事故发生率,但是不能忽视,因它造成的“隔离桩伤人”事件,在外地曾有市民骑车撞上隔离桩后不幸离世。在山阳论坛上搜一下,你会发现焦作的隔离桩伤人的事件也不少见,在各方的呼吁下,频繁伤人的站前路隔离桩在年初已经被拆掉,那么,人民路上这些于民不便,设置不合理的隔离桩如果不能全部拆除,是不是也可以再合理规划下呢?
城市管理的温度,从来都是于细节处体现,小到一个窨井盖、隔离桩,大到水电管网、道路规划,都能让人感受到城市管理者的用心。此番市民抡锤怒砸隔离桩就像是一个**,点燃了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各种不满,这完全值得城市管理者坐下来深思一下,是时候淘汰掉那些简单粗暴的管理招数了。提升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需要从精细处下足绣花的功夫,一个城市管理得好不好,市民最有发言权。
mobile_fromtype_io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