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九月,老断曾写过一篇关于经济的文章,提醒朋友们注意经济疲软甚至通缩阶段的到来。虽然有很多朋友并不认可老断的观点,认为老断危言耸听,但是,该来的迟早会来。
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内需。这三者需要保持稳定而平衡发展,经济才能算得上是均衡的经济。
实际上,由于两个问题,我们的三驾马车走的并不平衡。
第一个是投资。2008年至2014年,我们的投资出现了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不是我们自身上涨的动力有多充足,而是源自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热钱涌入所致。而2014年秋天,美国宣布结束量化宽松政策,也就意味着热钱回流。它对应的后果,就是我们要在货币政策的转向和人民币贬值之间二选一------如果选择前者,意味着货币紧缩政策到来,已经铺开的各种建设被迫中止,对经济造成冲击;如果选择后者,则必须承受人民币贬值的痛苦与后果。只是有些人的聪明实再超出了老断的判断:一面死扛着人民币不许贬值;另一方面想到了自认“聪明”的办法,即加杠杆。把全国经济发展捆绑到金融杠杆的战车上。其实也不知道想一下,玩儿金融,谁能玩儿得过西方那位鼻祖?这样的后果,是表面看问题解决了,但其实只是经济下滑的时间被延迟了,但是,由于这过程中加了杠杆,一旦杠杆加到一定程度,后果必然会更严重。
第二个是房地产。房地产是投资的一部分,房地产热,投资才能上来。这本来没错。我也理解地方对房地产发展的渴望----在现在税收体制下,没了房地产,依靠卖地和收取建设费用为主要收入的地方政府就失去了主要收入源。所以,我们一方面看到各地纷纷出台限房政策,一面看到房产价格不断上行,而且从一、二线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但是,由于房地产对内需的虹吸效应。房地产过热、房价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它彻底榨干了老百姓的口袋,使内需变得枯竭。这种情况下,“三驾马车”就变成了“两驾马车”。缺了内需的经济,注定是一个建在沙滩上的高楼,注定是不健康的经济。
这两个问题都是关于投资的:第一个是加了杠杆,把全国的经济发展当成金融玩儿并加了大量杠杆。这迟早是会玩儿不下去的;第二个是吸光了内需,把三驾马车变成了两驾马车。
我们现在继续谈投资。
细心的朋友不知道注意到了没有,现在的投资,其实已经变味了。本世纪初的投资是基建投资(铁路、公路等投资)民间投资(主要是项目投资和地产投资)并行。而现在,则明显地政府投资成了大头。如扩城区、修公园、做水系等。我曾见过一个县城修建了六七个公园的。当然房地产也有,但是主要集中于中小城市,很多中小城市的房价也快速被拉升(实话,看到焦作房价都破万,虽然我认为自己家里的住房面积都不小了,但心里还是哇凉的)。这是什么意思?在老断看来,玩儿投资希望拉动经济数据,其实也快玩儿不动了。借贷投资,你借来可以,但是用到投资后,你拿什么还?----靠借贷做投资玩儿不下去的时候,也就离撑不住不远了。
以前我们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曾多次听到要刺激内需的话。但最后总是没了下文,因为内需已被房地产榨干了。所以最后往往还回到基建投资,甚至是放松房地产的老路子。不过,投资虽然能让数据表现的好看一点,但也不是可以无限期撑下去。目前贸易战又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出口势必受到影响。所以,在我看来,经济的前景并不乐观。
经济发展是市场规律。一切违反这个规律的,都会为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2014年,经济下滑苗头初现的时候,我们没有引起注意,反而想通过人民加杠杆的方法强制遏制下滑。现在看,是一个笨主意。
经济好与坏,我相信各人都有自己的判断。甚至有人会得出“现在经济依然上行”的结论,正如2014年我写那篇稿子的时候,很多人并不认可。不过,老断同样不认可那些数字上的东西。我相信,经济是否好坏,同样有太多的朋友和我有一样的看法。
经济什么时候会有好转?老断依然坚持14年的两点看法:从行业看,要看房地产。什么时候房地产轰然倒塌,什么时候或许是新希望的开始。因为房地产是经济畸形的开始;从周期看,我在14年判断的是5至10年。但是因为出现了加杠杆等因素的出现,估计时间还会延长。从现在开始,再看五至十年吧!
如果能够耐心看完老断这篇文章的朋友,老断再劝一句:不买房,不投资。经济低迷环境下,现金为王!
|
如果觉得好,就打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