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很冷,老板们咬牙苦撑,屁民们收入越来越低、东西越来越贵。为什么会这样?老断今天和弟兄们闲聊一下这件事。
01 财富的创造与均衡发展 所谓”经济“,指的是财富的生产和消费,财富和消费的中介是货币。 举个例子: 财富的生产即我们经常听到的GDP。比如有100个人,每年生产10000斤肉,那么理论上每个人每年能吃上100斤肉。但是由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平均获得相等的、作为中介的货币,所以有的人能吃上300斤肉、有的人只能只30斤肉。第二年,生产了15000斤肉,这就是GDP提高了,也即“经济发展了”,这时理论上每人能吃150斤肉。但是由于货币分配不均匀,可能有的人都能吃上500斤肉了,但是有的人依然只能吃30斤肉。 所以,对于更多的人来讲,他不会关心GDP提高了多少,而是只关心自己能分配到多少钱、吃到多少肉。----这就是官方与老百姓本质上的区别:官方关心的是GDP是不是提高了,即经济是不是发展了,老百姓则关心的是自己能够多吃多少肉。----老百姓自己关心自己能吃到多少肉,就是所谓的“幸福感”,也就是官人口中的“民生”。 对于官人来讲,除了提高GDP,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均衡贫富、提高老百姓的幸福度,也叫“注重民生”。
02 财富的创造与良性发展健康的经济,除了提高财富的生产,还有一个重要的称量标准就是:财富的生产应该是良性的、不是浪费的。
比如:这里修了条路,花了5个亿,为大家通行提供了方便,这就是创造了5个亿的财富,提高了大家的幸福感。但是因为质量不过关或其他原因,3年后不得不重修,又花了5个亿,那么简单地从GDP来讲,等于三年提高了10个亿,但是大家享受的还是5个亿的幸福度,即浪费了5个亿的财富。这时候, 三年GDP5个亿和10个亿在数据上明显不同,但是浪费的5个亿,却通过浪费这个渠道,进入了与修路的关的人的腰包,而没有参与修路的更多的人,却根本得不到任何分配----也就是说,虽然财富看起来增加了5个亿,经济是发展了,但是更多的人的幸福感却并没有增加。相反,因为数据上的GDP增加了,货币政策也必然跟着改变,物价会上行,没有参加修路的人,反而购买力会下降。 相信很多朋友这么多年会感觉,明明数据上经济在发展,但是自己的收入却没有提高、生活条件甚至在下降。原因很简单:GDP展示的财富,有很多其实是被浪费了。
03 财富分配的均衡与循环第一部分里我们讲了均衡贫富的概念。均衡财富的本质是尽量缩小贫富者的收入差距,打造尽可能多的中产阶级。这些中产阶级会成为财富消费的中坚力量,确保产生的财富得到良性消耗,并通过财富的创造---消费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叫基尼系数。越是接近于零,这个国家的收入差距就越低。而越接近于1的话,这个国家的收入差距就越高。中国的收入差距的经济系数大约在0.45至048,比较高的年份甚至接近0.5。----当然,老断这里引用的数据,还是官方数据。一些民间机构,如西南财大甚至得出过0.61和0.62的惊人数据。 注意:基尼指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52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基尼系数2012年为0.474,2013年为0.473,2014年为0.469,2015年为0.462,2016年为0.465。不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2009年至2016年间竟然还有连续下降的,为此,老断只能说呵呵。 数据可以在心里说呵呵,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呵呵了,这些数据还是连年处于警戒线之上。
基尼系数越高,越说明极少的人垄断了太多的财富,而当太多的人只能掌握太少的财富的时候,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购买力不足、最终必然影响良性财富的再创造。 老断在第二部分写了反复修路为首的基建是浪费财富,其实这是拉高GDP的无奈之举。大家可以想象:当良性财富消费因基尼指数过大而萎缩(即我们常听到的“内需不足”),要想继续保持GDP的增长,就只能通过越来越高的地价、越来越高的房价、不断重复的修路来拉动让数据好看了。这样的后果则是虽然数据好看了,但是太多的人却感觉钱越来越难赚、生产压力越来越大。这其实就进入了恶性循环。这个恶性循环一旦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循环不下去,即经济疲软(或经济危机)。
04 高房价与GDP的关系什么是中产阶段?似乎没有明确的定义。老断在网上查了一下,国家统计局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约5-42万元人民币)之间。 按照这个标准,我想弟兄们大多都是中产阶级了吧。那么暂停,即使你的家庭年收入10万元不低了吧,按三口之家、只养一个老人计算,那么我相信你即使节衣缩食,每年最多也就是攒5万块钱。即使在焦作,要买一套房子,再装修一下,也得80万元吧?---你的家庭需要16时间节衣缩食。何况,咱们焦作年收入10万以上的家庭又有多少呢?下面老断引及一段网友沙玛特的话: 那时候,我们可以数着房子计算焦作有多少百万富翁。但是不要忘了,将来,同样的,咱们焦作大多数的百万富翁可能是每天挤着公交车或骑着电动车上下班,拿着两三千块的工资还得支付着分期,不敢辞职、不敢请假、不敢生病,不敢旅游不敢参加朋友聚会,甚至夫妻两个不敢同房(怕生出来孩子养不起嘛!),拿着几百块钱的手机抢到一两块红包都高兴的屁颠屁颠的。朋友们你们认为这样的百万富翁有意思吗? 所以,高房价虽然短期内提高了GDP,但最终又极大地抑制了普通民众对财富的消费,造成严重的内需不足,加剧了老断在第3部分写的“恶性循环”,必然成为GDP的杀手。
04 期待健康经济时刻的到来也许很多朋友不会认可我的看法,但是在我看来,现在经济的冷,根本原因是:
1、为GDP而GDP,致命基建过火,重复和浪费不断盲目推高资产价格,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与GDP的提升不成正比。 2、房价过高,分配却不均衡,不仅导致贫富差距过大,而且榨干人们的消费能力,导致内需严重不足。 3、货币发行高于GDP发展,钱越来越不值钱,进一步压缩消费空间。 4、教育和医疗费用过高,即使货币贬值,人们也不得不保留现金应急。普通民众财富以更快速度贬值。 5、上述四条结合,当最终民众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撑创造出来的财富的时候,通过层层传导,引起经济增长乏力,一旦过火的房地产撑不住,便极容易引发危机。 老断在2016年进行了提醒,现在我只能说:这种冷,还只是刚刚开始。做好准备吧,做好过冬的准备,期待健康经济时刻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