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创办传播心理学知识的微信公众号:创新与心理成长。
对待孩子犯错,很多父母都有相似的心理变化,开始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下对待孩子的错误温柔无比、耐心循循善诱;多次温柔无效时,部分家长会怒不可遏,严厉训斥之余,总有要动手体罚、动口责骂的冲动。
一、打骂孩子时家长的心理变化
对于体罚孩子,也造成了家长的烦恼,很多家长就“打不不打”,“怎么打”前来咨询。他们说孩子反复不听话,教育不管用就动手,但动手后孩子一哭,自己又心疼、内疚、无奈,体罚孩子对家长造成的心理伤害更深。
二、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家长经常打骂孩子,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育,使孩子变得的胆小、自卑、懦弱。
打骂初期效果是比较符合家长期望的,但只是暂时的,打骂会逐渐影响亲子关系,让孩子更加叛逆,俗话说“被打皮了”,更不得于教育。
三、打骂孩子对家长造成的次级自我伤害
打骂孩子之初,家长的情绪得到发泄,家长内心释放激情。
孩子哭声一起,家长马上自我感觉自己处于道德洼地。伴侣或者其他亲人会对打人者以无声的谴责。
更让家长郁闷的是孩子要长时间调整自己的情绪,甚至用不吃饭、不学习、不说话的形式来消极应对,让家人更加担心(我们暂且称这时对家长造成了次级自我伤害)。
很多家长担心这个结果的再次出现,无论孩子错的多么彻底,为了不让这个“次级自我伤害”再次发生,会选择见错不管,甚至一句话也不说:看起来家长什么也没说,但内心是无比愤怒的。长此以往,家长的佛系与隐忍会形成整个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与娇惯,对孩子的成长更加不利。当孩子进入叛逆期时,家长通过这种方法是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影响与教育的。
四、家长应该怎么办
那打不行、骂不行,完全放任更不行,面对孩子犯错家长应该怎么办:
根据孩子年龄段不同,家长的教育要讲究方式与方法。小学阶段及以下处罚可以考虑:暂时没收心爱的玩具、行为限制(三天不准玩手机、吃零食)、做家务、让孩子自行提供教育方式。
对于初高中中学生,孩子有强烈的自尊需求,家长要平等、坦诚的发表自己的感想并分析得失,让孩子充分认识你在爱他,而不是在伤害、约束他。
![]()
|
来自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