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早上,焦作一小男孩被站前路公交车场对面非机动车道的隔离桩绊倒,网传视频中,男孩腿上被撕开一道口子,看着都让人心疼,而据旁边商户表示,这已不是这处隔离桩第一次“伤人”了。而在焦作,比站前路隔离桩更让人糟心的是人民路上的隔离桩!早在2019年,焦作日报就有题为《隔离桩的“尴尬”》的报道,报道中曾提到隔离桩存在却频频伤人、取消但对部分不文明驾驶人员少了约束的尴尬境地。 隔离桩设置的初衷是为了防止机动车乱停乱放,占压非机动车道。这个初衷是好的,可是为何隔离桩伤人事件却频频发生?2019年7月,一位郑州市民骑电动车撞上隔离桩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隔离桩变“伤人桩”,甚至“索命桩”,难道城市管理者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规定,分隔柱的间距宜为1.3m~1.5m。说到这一点,不得不吐槽一下焦作市区人民路上的隔离桩,除了有金属的隔离桩,在一些十字路口竟然还有石头质地的隔离墩,而且间隔距离很近,远低于前面所提到的国家标准。稍微大一点的电动车经过时,要非常小心才不会剐蹭到。
焦作人民路上石头隔离墩 图片来源见水印 也有市民表示,只要骑车时不玩手机,减速慢行,规范行驶的话,隔离桩伤人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大大减少,隔离桩固然有其不便民之处,但也不能忽略其还非机动车道于民的好处。当然,不能否认的是,隔离桩的设置对于防止机动车违停占道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治理机动车乱停乱放为何要以牺牲非机动车道的安全通行为代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许多城市面积不断扩张,这就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现在常常讲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那么作为城市的管理者要如果去做呢?首先,城市管理要精细化,城市治理要拿出“绣花”的功夫。其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规划设计一定要走在城市发展前面。最后,城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城市管理部门要实地调查,多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做有温度、有信度的执法者。 就在最近,郑州一些街头安装上了软性隔离桩,这种隔离桩外部为橡胶材质,市民不慎撞上后,可以有效减轻伤害。这一举措,也收获了众多市民的点赞。
郑州部分道路已安装软性隔离桩 既然有城市已经开始了在这方面的探索,为何焦作不学习一下,早日开始这方面的治理提升工作呢?我们也一起期待一个更宜居、更有温度的焦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