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复制链接]
查看: 1443|回复: 1
3中级站友
186/200

5

主题

4

帖子

186

积分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积分
186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8-4-24 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改革事业绵延不断。战国时期,商鞅和秦孝公在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大规模的变法,为秦国崛起作为战国时期的霸主、乃至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南北朝时期有北魏孝文帝和冯太后的汉化改制。在孝文帝改革之后,有北宋王安石和宋神宗的变法,时间跨度大约十六七年,从1069年到1085年。王安石之后是明朝的张居正,从1572年到1582年。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是清末光绪帝1898年推行的戊戌变法,但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在这些改革中,一头成功了,其他全都失败,一头就是商鞅变法。原因在哪里呢?
  失败的修补型改革是单纯的自上而下,完全依靠官僚体系推进。例如王莽的新政、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完全依靠体系内的官员设计和操作,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基础。成功的改革在突破现有体制时,会出现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
  因此,突破型的改革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商鞅的那些新政也并不都是他自己躲在宫里想出来、设计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王莽搞的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王安石更是顶层设计的大家。完全的顶层设计,就是用政府取代市场。用政府取代市场有什么问题呢?政府不了解市场运作,因此顶层的设计往往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完全顶层设计的另一问题是激励不协调,甚至产生相互冲突的激励,各种矛盾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不能做大蛋糕。
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变法就转变为政治斗争,一旦转变为政治斗争,新法必定失败,因为官僚体系具有天生的保守倾向,而且新政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变法者很难证明自己的正确。王安石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结果是人亡政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无感无感
8钻石站友
11298/30000
排名
11426
昨日变化

30

主题

658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站友

Rank: 8Rank: 8

积分
11298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08:43 | 只看该作者
所谓改革,不过是权贵集团重新分配利益而已,屁民没有发言权,往往是负担更重了。
先是尖锐的批评不被允许,之后温和的建议也无法接受,然后调侃也不行,大家只好沉默,后来沉默也不行了,大家必须赞美,最后他们把赞美得不起劲儿的人也抓起来了。唉,当时的苏联太黑暗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我要提意见!
© 2022-2023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3319号-5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