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教个人] 家长有“五个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只是第一层,你是...

[复制链接]
查看: 378|回复: 0
排名
6163
昨日变化

9

主题

2

帖子

55

积分

初级站友

Rank: 2

积分
55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3 1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些家长会不会有这样的烦恼,每一次家长会,大多都是自家孩子的吐槽大会。如孩子成绩不好、孩子性格孤僻、孩子爱打游戏等等。
其实,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最开始是取决于父母的。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对家庭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人民日报曾刊登过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其中提出的家长层次论有五层,家长们都来看看,你属于哪一层?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根据新浪教育发布的《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可以看出,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20%以上,其中辅导班的支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其次,就是择校、学区房的支出。为了能让孩子上一个重点名校,父母们不惜花上百万置购一套学区房的新闻失常发生。
在这样一个看似拼爹就可以的时代,为孩子花钱看起来成为了把孩子送进名校最便捷的通道。甚至有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进了名校,上了课外辅导班,自己就不用再操心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了,从此,每天勤于工作,忙于应酬,疏忽了孩子的教育成长。
其实,这样恰恰是对孩子成长危害最大的,当家长习惯于用金钱去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就会忽视孩子心理上的陪伴,而孩子也会在金钱的作用下渐渐地虚荣心膨胀,滋生欲望,惰性也会不断地增加。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一样。但是生活中也有无奈:“我搬起砖头就不能拥抱你,我放下砖头就无法养活你“
其实孩子所需要的陪伴并不是每时每刻形影不离的陪伴,我们想强调的是一种有效陪伴,不错过孩子成长的任何重要时刻,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很多家长说,我经常陪孩子,但大多是这样一幕:孩子在家写作业,父母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
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不应该缺席。舍得为孩子花点时间,与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过程,不要以为没有家长领导力特质及思维,就自己当成家庭教育的局外人。
第三层次: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我有个好闺蜜,没结婚之前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孩,经常把头发染的五颜六色,玩极限运动,怎么潇洒怎么来。
但她结婚有孩子后像变了一个人,每天用规律的生活来替换从前的率性。为了陪孩子学习,她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每天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她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还为自己更新了知识库。
家长对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孩子、教育着孩子。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让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加合理,让孩子的成长少走一些弯路。这就是言传身教正确的打开方式吧。
第四层次: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年轻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喜好发展,成为多才多意的人。然而随着孩子长大,家庭教育逐渐在学校学习的压力下缩水。
事实上,很多人对教育孩子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想一出是一出,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班上有个同学和我诉苦:她妈妈给她报了十个个性化教育辅导班,占据了她所有的休闲、娱乐时间,她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学习机器。
孩子不感兴趣,学这么多的意义何在?与其画个好大的圆,将来无法填满,不如脚踏实地,完成每一个可行的小目标,前提是这些目标的设立必须是和孩子一起规划的。
第五层次: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梦想继承人。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会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
如果为孩子规划好一切,固然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但孩子只能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成长,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孩子真的是快乐的么?孩子的心理真的会健康么?
而为人父母,最高层次就是时常给孩子怀抱、温暖,支持、鼓励孩子去发挥。
作为家长的你又属于哪个层次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无感无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我要提意见!
© 2022-2023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3319号-5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