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
沿着影视大道向西,在巍巍太行之南,一块“王忠殿故里”红色指示牌格外醒目。沿指示牌向南走,便来到了解放区上白作街道春林村,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就位于这里。
王忠殿铜像
这几天,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前来这里祭奠英雄的人群络绎不绝。大家的思绪中有永远的记忆,更迸发出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
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占地面积约40多亩,内设王忠殿事迹展厅、红色解放展厅、军品展示区、军事项目体验等内容,陈列革命红色文物800余件,详细介绍了王忠殿的生平事迹。
“凭着大家对英雄的敬仰,在建设过程中,得到解放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人武部和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上白作街道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该陈列馆负责人介绍。
透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参观者感动至深,戳中泪点。如果时光留痕,那是记忆鲜活如昨日;如果岁月有声,那是一首悲壮的赞歌!
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内景
王忠殿,解放区原春林大队东塔掌村人,1944年6月出生,其父亲是八路军地下交通员。他1961年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革命战士。1962年11月18日,在中印边界西线自卫反击作战执行爆破任务时,他两次将爆破筒推入敌堡。为防止敌人再次推出,他第三次推入时用胸膛顶住拉着**的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使战斗大获全胜。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忠殿的生前战友杨志成说:“他一边顶着爆破筒,一边喊着我的名字,让我快撤。”随着一声巨响,英勇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祖国的边陲。 1963年3月,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根据其生前意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 图片解放区总工会、区政数局、区商务局到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参观学习
敬仰于英雄的光辉事迹,该陈列馆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为核心,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下功夫求实效,努力把陈列馆建设成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军人以及青少年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为收集陈列馆的资料、实物,颇费了一番功夫,主办方不但从亲属家、老宅里寻找王忠殿的遗物,还走访王忠殿生前战友家、学校、牺牲地等,历时一年多进行收集。
“想起当年的战斗岁月现在还历历在目,有了这个纪念馆后,我经常过来看看,回忆过去,也缅怀战友。”王忠殿曾经的战友们深情地说。
参观者都深受感动,大家表示,我们缅怀英雄壮举,学习英雄事迹,要把王忠殿作为自己的行动标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将英雄的精神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